华夏文明由于很早实现了王权凌-驾一切的现实历史状态。(红山文化的王权神权分立到良渚文化时期王权神-权合一,再到大约距今四千年左右禅让时期王权完全凌-驾神-权),由于宗教成为王权的附属,所以宗教的修-炼在华夏文明早期就没有成为主流。华夏社会很快就将世俗领域的修-炼作为主流修-炼领域的突破口。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从世俗视角出发的修-炼观。
修-炼从王和诸侯贵族们的实践领域建立,到春秋战国大量底层精英寻求上升通道的需求,修-炼开始向更大的人群扩展。
老子以《易》说理,成书《道德经》,以正华夏王者统-治大道。道家后学在统-治实践和统-治技术等等众多领域进行发展,其理论成果被百家参考,其中集大成者法家,更练成王者修-炼之道,成就始皇帝千古霸-业。
而另一派孔子创立儒家,以平民精英(君子)为立场出发,发展出一系列辅-佐君王,治-国理政之道。其后学发展出诸多达成这些目标的理论,其中《大学》一篇。将世俗视角、辅助治-国一道的修-炼道路描述的精彩绝伦,淋漓尽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修-炼目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修-炼程序(或者叫境界提升的顺序和层级)
在儒家早期的修-炼自身的探索里,他们明确了指出了修-炼活动对人类实践的重要性“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综上,我们看到,随着儒道两家的在入世修-炼,从理论出发,目的确立,方式方法构建等等领域构建出较为完整的理论。
随后这些修-炼理论,迅速向其他世俗领域扩展。
道家向养-生、医疗、本土宗-教、艺术等等进行扩展,儒家则从辅助治-理的修-炼道路,向伦-理、道德、教育、文化等等领域扩展。
逐渐形成了从各个世俗领域皆可修-炼的早期华夏修-炼文化的拓展。
万物万法皆可入道。这是儒道两家早期先贤为华夏文明探索出的实践精华。
到宋明,华夏入世修-炼法门,面临了一次巨大变革。由于不在本处讨论范围,后面再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