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强调的是有机整体,除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家人的教育语言和教育相关,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孩子的人生走向。
小时候,总喜欢跟在爷爷屁股后面,特别是赶集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爷爷比较疼爱我,我是家里的老幺;另一方面,因为跟爷爷去赶集有糖吃。
剪影一
学前班时,我们一家人搬到另外一个地方,与老家有五分钟的路程,由于新家非常小,所以暂时没办法把爷爷奶奶接过去一起住。
那么照顾爷爷奶奶的重担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每天中午放学,我一般直接回爷爷奶奶家吃饭,然后帮他们挑水、洗衣服。下午放学,也是先回爷爷奶奶家,看他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然后才回新家。傍晚吃了饭,我就回爷爷奶奶家睡觉,好有个照应。
因为爷爷是我们小学退休的老教师,所以我因为照顾爷爷奶奶,经常被小学老师表扬。
从小就帮爷爷奶奶干活,照顾爷爷奶奶,练就了我吃苦耐劳的性格。教室职业,不仅要上课,而且很多繁琐事;不仅仅需要脑力,同时也需要体力。比如,每天去查寝;上课,好多时候从早上六点四十上到九点半,晚上七点二十上到十点半……这些都需要吃苦的精神。
剪影二
记得小学时,我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准备过年时,爷爷要写对联卖。而我要做什么呢?在旁边帮忙,帮爷爷压着纸张,爷爷写一个,我就得拖动纸张。而且一般一写就是两三个小时,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真的是很辛苦。但估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读到大学时,觉得纸质书有一股淡淡的书香味,甚至现在练毛笔字,也觉得墨汁是香的,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潜移默化的结果。
除了这个,我爸爸的字比较有笔风,写得不错。而我小学时,字写得不怎么好,哥哥姐姐他们写得比我好,所以我小学时的字经常被爸爸批、挑剔,经常拿来姐姐他们的字和我的字比。
爷爷写对联,爸爸对我写字的严格要求。我的字慢慢有进步,从此我也养成了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习惯,比较喜欢看书,时不时还练练字。
爸爸的字写得很好,所以有资格批评我。身教胜于言传,这对我后来的管理班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比如,我要求学生看课外书,看名著,晚读前,我也会坐在讲台看书。平时还会经常看不同类型的书,并与学生分享读书心得。收到意外的惊喜是,好多学生买了我分享的书籍,而且还非常喜欢,时不时还会和我一起讨论。还有,要求同学们不要扔垃圾在地面,有一次巡查教室时,看到地面上有垃圾,我弯下腰捡起来。从此,教室地面少了很多垃圾,甚至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初一时,我还亲自示范怎么摆劳动工具,这样很多学生就不好意思乱摆放垃圾了。
当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有很多繁琐的事情,心浮气躁。这时候调整心情就非常重要,受爷爷的影响。我基本每天上课前,我都会练字十分钟,晚上偶尔练练毛笔。很多时候,练字能够让心情平静下来,能够应对一天繁琐的工作 。
剪影三
还有,我记得小时候,我家好多小本的连环画,图案结合,虽然现在忘了里面的内容,但确实是陪伴了我一小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我记得读初中时,邻村的爷爷经常来找我家爷爷,两个人就在房间里拉二胡,我当时还是很害羞,只能躲在门外偷偷地听。而且我爷爷当时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我记得他到处去旅游,懂得享受生活。更重要的是,他把“活到老,学到老”落实到生活中。当时,他去县城参加老年大学,经常去上课,学习写诗词,他的诗词也经常发表在他们的内部诗集上。
还有,我们家在饭桌礼仪和说话方面比较讲究。比如吃饭时不能夹别人面前的菜,一次性不能夹很多菜;抓筷子的手,手指不能指着别人;不能把手撑在饭桌上,不能翘着二郎腿,不能弯着腰,手要把碗端起来。这些饭桌礼仪,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现在他们也是这样教育侄子。说话方面不是指口才方面,而是指礼貌用语方面。要经常对别人说谢谢,不能说粗口话。印象中,爸妈从来没在我面前说过粗口话。
首先,爷爷他们是老师,潜意识意识到教师这个行业对自己的个人发展的影响其次,父母一直觉得当教师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职业。最后,自己本身比较喜欢学校的氛围,觉得自己终生只有一个职业——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像爷爷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工作之后,也会有意识地培养各方面的爱好,如去旅游,练字,看书……
家风的故事,影响了我后面选择教师这一条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