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Wilson。一个正在以书写的方式磨砺自己的人,这是我在网络上的第85篇复盘随笔。
前两天,一位长辈来咨询我年轻人求职的建议。我的表弟(这位长辈的儿子)马上就要毕业了,在这么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呢?
经过我和这位长辈的交流,我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选择大城市;第二,选择大公司;第三,不要太在乎工资。
下面,我和你谈谈这三点建议的理由。
一、选择大城市
选择大城市前几年在网络上流行逃离北上广,很多人认为在大城市打拼生活成本太高,活的太累,还不如回老家过过着轻松安逸的生活。但是没过多久,这些人又悄悄的溜回了北上广。
为什么?
因为他们发现回到老家之后更没有机会了!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制度建设相对比较规范,你不需要认识熟人或者攀亲靠友,就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是回到老家,如果你在当地没有一定的关系和实力,你可能连办个证都会步履维艰。
那么大城市到底有哪些好处?
第一,大城市能将陌生人大规模的肉身聚集在一起,这样的聚集能够解决高延时的问题。你设想你有一个新的idea,你和你的伙伴是通过QQ、微信进行沟通效率高,还是面对面沟通效率高?
大规模的肉身聚集就是解决沟通效率的一剂良药。毕竟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之下,降低陌生人协助所带来的信任成本问题,面对面就是既传统又高效的解决方案。
第二,能够更加关注发展自己的长板。大城市人口密集,分工效率极高,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够“安心”的关注自己的领域,因为大城市所带来的分工细化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第三,能够相互激发创新。创新往往来自于人口密度和个体差异较大的超级城市。所以,面对未来大城市的大趋势,各个产业都将面临产业变革加快的格局。因此各行各业的大公司更有可能会布局在大城市,所有想颠覆行业的优质新公司也更有可能扎根在大城市。而对于每一个大城市革新的参与者,你所获得的一手信息和机会是其他城市无法想像的。
二、选择大公司
选择大公司很多人可能会说,大公司往往组织臃肿、晋升压力大,跑到大公司的话,那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啊?
但我认为,这种想法是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缩小在一家公司里的传统思考逻辑。这套思路在20年前也许管用,但在今天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变化的年代,就不太适用了。现在离开一家公司后,只要你有一定的能力,再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是不难的,毕竟现在是一个人才稀缺的年代。
那好,如果我们是站在整个职业生涯的角度看待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你最在乎的就是这家公司能给你多少薪酬,还是这家公司给你多少能力的增长?
可想而知,大多数人应该更在乎的是自己能力的增长。而大公司虽然组织复杂,但制度相对初创期的企业要完善的多,而且更注重培养新人。你甚至可以理解为,进了大公司后,就相当于带薪高等职业培训,而且是实战型的培训,何乐而不为呢?
三、不要太在乎工资
不要太在乎工资几乎没有人靠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发财。如果大家能够认清这个现实,就能体会第一份工作是否多20%的工资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因为你在那个阶段挣多少花多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今天,一个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到最好的公司去,一年能拿到30万年薪就算不错了。但是如果谁想靠这个工资攒钱在北京好的学区买套还说得过去的房子,门儿也没有。
30万的年薪虽然看上去不少,但是扣除掉税和社保等费用,1/5就没有了;租房子吃饭,恐怕又花掉了1/5;交个女朋友,给她买点礼物,两个人出去玩玩,又去掉1/5;逢年过节孝敬一下父母,自己再有点小爱好,可能又花掉10%。算下来,如果能攒四、五万,已经算是非常会过日子了。
现在,假如他毕业时有另一家公司愿意每年多付给他5万,同一个行业不同公司之间也只能做到差这么一点点,那么他是否会将税后所得全部攒起来呢?恐怕不会。他不过是把原来送给女朋友的OPPO手机升级成华为手机,原来给她买美宝莲的化妆品,现在升级为兰蔻或者资生堂的,同时每年还多花了两万租房子的钱,如此而已。
就算他非常节省自律,一年能多攒点,每年也就能攒七八万,不过是北京一般地区一平米的房子价格,而房价的上涨速度是超过工资上涨的。因此,这位经过十六年寒窗苦读,从名校毕业,自视甚高的天之骄子,一辈子连一套房子也买不起,这就是现实。
那么怎么办呢?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必须能帮助你在十年后挣到同龄人或者同班同学3-5倍的收入,这样你才能在北京买得起房子。第一份工作必须是能够让你极快速地成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全行业,而且你也需要主动通过第一份工作尽可能地成长。
职业生涯综合上面三点建议,你会发现只要在职业生涯初期把成长作为目标的话,你就非常有希望在三年的锤炼中获得能力成长,也非常有希望在三年后拿到同班同学一倍以上的薪酬。久而久之,我们就有望在更高的时间维度上,获得指数性的收益增长。
最后,你或许要问,如果每个人都往那些收入低一点,但是非常好的公司挤怎么办?这一点你还真不用担心,因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在乎20%工资的人要比注重自己成长的人多,因此就给有志气的人留下了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