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实用心理学&人生智慧心理健康
爱错渣男15年,离婚17个月的张靓颖,真的走出了被控制的人生吗?

爱错渣男15年,离婚17个月的张靓颖,真的走出了被控制的人生吗?

作者: 杜边边 | 来源:发表于2019-09-18 22:05 被阅读0次

    01

    张靓颖有一把好嗓子。唱歌好,有才华,事业一片大好。

    事业曾经好到什么程度呢?

    首位亮相格莱美颁奖典礼的华人歌手 。2013年,登上央视春晚演唱《一辈子朋友》。2014年,献唱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主题曲《点亮未来》 。2015年,为好莱坞科幻片《终结者5》演唱全球主题曲 。2016年,登上比利时明日帝国电音节演唱《808》。同年,英文单曲《Dust My Shoulders Off》登上美国公告牌数字音乐销量榜第31位 。2017年,成为首位献唱维密大秀的亚洲女歌手。......

    可是,最近几年,空有才华的张靓颖,事业不复从前。

    再上热搜的内容,很少是作品,更多的是结婚、离婚、谈新恋情……

    这波下滑曲线的拐点,要从她“逼婚”冯轲开始。

    张靓颖很少有负面新闻,最大的负面新闻就来自于她生命中最重要、最亲近的这两个人——前夫冯轲和妈妈。

    02

    让冯轲和妈妈第一次集中亮相的,是张靓颖的婚姻。

    张靓颖要嫁冯轲。

    这是一个让张靓颖等了12年的男人。

    可是,在一起走过了人生最美好的12年韶华后,张靓颖还是没有等来冯轲结婚的承诺。

    于是有了那次著名的“演唱会现场催婚”事件。

    冯轲那次的表现,被粉丝和全国人民骂成了筛子。

    面对主动表白,几度哽咽,更激动落泪的张靓颖,冯轲的反应几乎就是“敷衍”的。

    先是没有马上上台,犹豫一下,气氛一度尴尬。

    上台后,象征性地拥抱了一下张靓颖后,不由自主地退后两步,和张靓颖之间,保持了一个距离。

    这就是所谓的“安全距离”

    人和人之间,根据关系的远近,社交的“安全距离”也是由远及近。

    而被“逼”上台后的冯轲,显然,下意识地拉开了自己与张靓颖的安全距离。

    然而,这只是开始,结婚闹剧才刚拉开帷幕。

    旋即,张靓颖妈妈从幕后到台前。

    她公开发文,并接受媒体采访,对冯轲提出了多项“指控”。

    张妈妈声称,女儿张靓颖一直被冯轲洗脑,冯轲侵占了女儿的大部分财产等。

    总之,自己不赞成女儿的婚事。

    虽然不赞成,张靓颖还是义无反顾地嫁了。

    2016年11月8日,张靓颖、冯柯举行婚礼。

    可是,结婚不久,就被曝出二人分居。

    更有人说,张靓颖和冯柯结婚的两年时间里,俩人一直分居。

    甚至还有人说,因为张母反对这段婚姻,一直藏着“居民户口簿”,拿不到户口本的张靓颖,其实只是办了场婚礼,根本没有领证。

    2018年8月27日,伴随张靓颖与冯柯公司合约到期,至此,无论在生活上,还是事业上,张靓颖与冯柯彻底分手。

    张靓颖与冯柯的恩怨告一段落,可是,可能也只是告一段落。

    03

    为什么说,很可能只是告一段落?

    因为,回顾张靓颖过去的这三十多年,先是妈妈,后是冯柯。

    张靓颖的人生,一直都活在别人的控制下。

    张靓颖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这本来并不是致命的问题。然而,致命的是:张靓颖的父母,显然并没有处理好家庭关系,以至于给了张靓颖很重的创伤。

    张靓颖曾经说:自己很恨父亲。在她的印象中,父亲好像忽然就不回家了。

    甚至,连她多大年龄,父亲都不知道。

    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也让母亲习惯了对她全然地占有。

    既然是全然占有,就要全然控制,想离开我?不存在的。

    这种情况,多见于“分离失败”的亲子关系中。

    什么是分离失败?

    分离指的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成长,开始尝试去离开自己原本依赖的人事物(最早指的是原生家庭)。

    那么,分离失败,也就是这个分离的过程受到了阻碍,而没有成功。

    从概念上,我们也很容易看出,一般来说,“分离失败”大多发生在孩子身上。

    而在当今社会,“分离失败”发生在父母身上的也很多。

    当孩子已经成为独立的个体,有想要离开父母去独立的愿望时,因为父母个人心理发展水平局限,他们把自己的一部分已经放到了孩子身上,父母是依赖孩子的。

    这个时候,孩子想要离开父母,是会被父母不断拉回的。

    这就是父母的分离失败。

    这就是为什么,当张靓颖成年后,本应该完全可以自己做主的婚姻,最后,张母却要以公开接受媒体采访这种极端的方式,以近乎一种“威胁”的味道,阻拦女儿的婚姻。

    既然我私下和你说,你听不进去,我就要公开去讲,用一切方法,一定要达到我的目的。

    总之,你不能离开我。

    其实,既然张母觉得冯轲并非良人,那么,女儿和冯轲在一起12年,这么久的时间,张母完全有充足的时间去说服女儿,为何偏要等到马上要结婚了,再出来公然反对,闹这么一出?

    因为,结婚是一种仪式。借助这种仪式,她似乎才“真正的”、“彻底地”失去女儿。

    这是碰触底线的。

    最有隐喻的一个行为是:藏着户口本。

    因为,只要藏着户口本,即便女儿举行了婚礼,那也是形式上的而言,不构成实质的“嫁出去”的意义。

    女儿的名字,还跟自己在一起,跟自己在同一个户口本上。

    04

    此外,因为父亲角色的缺席,“母女俩”一直以来“相依为命”,这很容易形成实际上的“情绪伴侣”。

    “情绪伴侣”和“实际伴侣”不同,“情绪伴侣”指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伴侣关系”。

    我们理性上明白,对方是孩子,并不是我们的伴侣。

    但是,因为伴侣的缺席,我们不自觉会把对伴侣的一些感情需求,放到孩子身上。

    这在“丧偶式育儿”以及单亲的家庭,尤其常见。

    《小欢喜》中,英子的父母离婚后,英子和妈妈相依为命。

    陶虹把一位单亲母亲对孩子的付出、崩溃、要求和控制,演绎的淋漓尽致。

    陶虹在把握人物性格的时候,就说:我其实是在把握一个“和女儿谈恋爱”的感觉。

    这就非常形象了。

    英子妈妈和英子之间,就是典型的“情绪伴侣”。

    这也解释了,为何张母对王珂有如此敌意。

    这中间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外,张母在个人情绪上的敌意,应该占了非常重要的部分。

    所以才会出现,不惜用这么极端的手段,来阻止女儿结婚。

    也许,我们可以看接下来,张靓颖的恋情,是否能够得到妈妈的祝福。

    05

    此外,张母对张靓颖的控制,还源于,在张母眼里,女儿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自己的自体客体。

    当父母把自己的某一部分东西放到孩子身上后,孩子就成了父母的自体客体。

    自体客体是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的概念。

    意思是:我们把另外一个独立的个人,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来使用,目的是来扩展自己的功能。这个时候,被我们使用的这个独立个体,就是我们的自体客体。

    当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是我们的自体客体,借助父母,我们才能扩展自己的功能,让自己得到照顾,并且很好地活下来。

    如果,父母将孩子作为自体客体,那么,这显然是倒置的关系。

    关系的倒置会带来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控制。

    因为,“主体”对“自体客体”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这就是为什么妈妈对张靓颖如此控制的原因。

    遗憾的是,张靓颖是妈妈的自体客体,也是冯轲的自体客体。

    正是因为张靓颖妈妈的控制,所以,她才急于摆脱妈妈,早早就扑向了冯轲的怀抱。

    只是,强迫性重复就像一个轮回,殊不知,那个吸引她的男人,只是妈妈的翻版,对她也极度控制。

    曾有人爆料说,冯轲对张靓颖实施各种控制。

    比如身体压制:某些形式的虐待等;

    以及精神压制:把张靓颖的朋友圈、社交圈看的死死的。

    当然,还有张母自己披露的“经济压制”——张靓颖的钱,全在冯轲手里。

    06

    为什么说,张靓颖的经历,可能只是“告一段落”?

    在张靓颖离婚后不久,被曝出疑似交往一位新男友。

    这位“疑似男友”,曾经是张靓颖冯柯婚礼上的伴郎,也是张靓颖圈子里的朋友。

    但是,圈子里的很多朋友,都多多少少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比如,王铮亮。

    让人不禁为张靓颖捏着一把汗。

    过去的命运,到底能不能在一次离婚之后彻底终结?

    新的恋情,到底是不是一段让人焕然一新的开始?

    希望是。

    张靓颖当然值得更幸福的生活,只要能够打破被控制的轮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错渣男15年,离婚17个月的张靓颖,真的走出了被控制的人生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br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