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行在今日。”本是出自佛教禅语。可如今却再频繁不过地出现在了各类文章里,且不分场合无关对错,活在当下仿佛就这么成了所有事情无法解决时的答案。
为何这句活在当下能如此火爆?我想或许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所带来的焦虑感。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暇喘息,回首过去无法释怀,而未来又不知将往何方。重重压力纷至沓来,瞻前顾后得久了,总有一个声音在心中呐喊:“算了什么都不想了,今天有酒今朝醉吧!”这时,活在当下四个字便正合了这份心意,所以它才能杀出重围,成了人人最爱的口头禅。
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如同口号一般的“活在当下”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是否被我们曲解而偏离了它本来的初衷呢?是否逐渐成为了我们得过且过的借口呢?
很遗憾的说,是的。
活在当下本是一种状态,可如今却成了我们嘴里自我安慰的解药,自我纵欲的护身符。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浑浑噩噩度日,既不从过去吸取经验,也不为未来负责。活在当下是教导我们不纠结不妄求,而我们却带着这句话继续在生活中迷失。
我突然想到7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闹剧,也就是2012年世界末日这个预言,当时死亡气息笼罩着这个星球,出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蜡烛的哄抢,举刀进入校园砍人事件,谣言教唆的散播,……这些逃避,纵欲,利用末日还不忘发笔横财……这个预言制造了一个极端的环境,赤裸裸地展现了当我们对未来已无需负任何责任,只粗浅片面地放纵自己时,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那什么才算真的活在当下呢?活在当下”也绝不只是一种物理的存在状态,更是个体心理对于自己当前状态的感知与承认(“我能感受到自己当下的身体与情绪的变化,觉得所有这些都是好的,虽然不完美,但有其价值,是值得被尊重、被喜欢的)这便是我所理解的活在当下—完整地,不加回避地,接受此刻的情绪与状态。
忧虑就忧虑,眉头紧皱。愤怒就愤怒,咆哮挥拳;
羞耻就羞耻,寻找地缝,难过就难过,涕泪滂沱。
无论自己是什么样子都没关系,就去接受,待在当下与自己共处。
当然,这很难。因为我们总有想逃避的情感,总有不想面对的困境,总有不想承认的情绪。例如失恋的人总会想夜夜不醉不归,自我麻痹。失败的人总会拼命转向别的事证明自我。可是我们必须知道,心事从不会自生自灭,而是会潜伏在深处,等待着卷土重来。这也是为什么早年失爱的孩子会拼命寻求他人的爱护,不惜卑微到尘埃里。为什么经受过校园霸凌的孩子会胆小怯懦,不敢认同与接纳自我。
可如果我们能从现在开始直面内心的波澜起伏,仔细倾听内心的声音,回归当下,便能真正感受灵魂生根的自我。
我也曾体验过这样的活在当下,在一次重大事件的失败后,强烈的羞耻感和挫败感笼罩着我,我慌乱地只想躲避,只要逃跑。
这时我尝试着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转向呼吸,努力镇定下来轻轻告诉自己,不去对抗,不去评判,就自然地让它发生。当所有的羞耻,痛苦,难过,自责全部喷涌将我淹没过后,我的内心深处开始响起了一种微弱但坚定的声音:“其实不是的,你没有那么差”顿时所有的情绪都平静下来了我开始变得安稳,心中郁结竟也渐渐松动了。后来我才知道,那便是自己内心的声音。那种感觉仿佛大雨冲开泥泞,是种前所未有的解脱与轻松。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当下”.那一刻,我清楚的明白我正与自己同在,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所以,活在当下从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勇气,更需要敢于直面自己的决心。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呼吸时胸口的起伏,用餐时食物的味道,行走时双脚与地面的连接,都是帮助我们觉察此刻内在自我的方式,当穿过层层防御,直达内心的自我时,活在当下的体验便悄然产生了。
读到这里,现在的你在想些什么?
不知所云?胡言乱语?
有点意思?受益匪浅?
想到什么都没关系,重要的是,
停一下,感受,感受。
作者:幽谷伴行 文学心理学爱好者
微信号:ZX7654321_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