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mm I 摆渡人

作者: 涵229 | 来源:发表于2018-10-14 14:45 被阅读10次
图片来源网络

  引言

  如果想要完整地了解世界电影,那么,做为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同源文化的相近以及美学思想的相仿,日本电影,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研究的。

  从二战后至七十年代,以黑泽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等一批导演大师,在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背景的本土文化中,为日本电影在战后的变革重新找到了方向和出路。开始在世界电影舞台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并为之后日本新浪潮电影发展打下深厚的实践基础。

  但好景不长,随着电视、录像带、动漫产业等新视觉电子产品的兴起和普及,电影业内导演人才的日渐凋零,难以为继。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电影渐渐从全盛时期陷入了普遍低迷的颓势,而随着黑泽明等导演巨匠的老去或离世,和新浪潮电影运动的结束,更加让日本电影在时代更迭中举步维艰,风雨飘摇。

  简短的篇幅并不能完整地讲述日本电影历史的兴衰沉浮,但幸甚日本电影正因为有了这些精益求精,恪守坚持着本土文化特色的艺术大师,才能在当今世界电影风涌浪起、暗礁险滩的多元文化变奏曲中,让那些追随电影艺术的后来者们,依然准确地寻找到前辈们留下的丝丝印记。

  换个角度思考,用“摆渡人”这个的词语,恰恰更能体现出那个时代日本电影人的精神!相比当下中国电影整体的急功近利,赔本赚吆喝的产业模式,其中的文化传统及文艺底蕴早已被遗忘在喧嚣的闹市中,那些所谓功成名就的大师们也愈渐迷失了自我。而反观日本电影,却仍在创作文化审美和本土风格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尽管有时显得有些过于刻板!


图片来源网络

  《入殓师》

    村上春树,日本当代作家。1987年,在他所著的长篇爱情小说《挪威的森林》里是这样描述生与死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二十一年后,一个叫泷田洋二郎的导演,同样以这种充满东方知性美学的风格执导了一部关于生与死的哲理电影——《入殓师》。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人短暂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生死相逢。两者如同冰溶于水,浑然不分。不知死,焉知生。生之欢喜,死而沉重。在日本,入殓师是为逝者上妆的职业。在入殓师的手下,体面地留住最后也是最美的永恒回忆来告慰逝者,安慰亲人。

    影片中原是一名大提琴手的小林大悟,本想在音乐的路上谋求发展,却因乐团解散阴错阳差地当上了一名入殓师。小林虽羞于启齿,但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对妻子和周围的朋友们隐瞒实情。影片讲述了日本入殓师的生活,从一名初出茅庐到专业人士的变化,最近距离地面对着各种不同的死亡,冷静凝心地思考生与死的真谛。

    影片一贯延续着日本电影传统家庭电影的叙事风格,平淡缓慢的故事却有着丰富细节的剧情,适时的幽默色彩饱含着平凡生活中对生与死、喜与悲的普世价值观,充满着情感纽带的人际关系。配乐大师久石让擅用的音乐与画面平行交构的手法,片中大提琴五重奏的安静祥和,显示出作品对生死轮回的敬畏与尊重,无不处处体现着日本电影传统文化的影响所在。

    在日本传统文化的背景映射下,导演通过电影来告诉观众如何看待死亡,影片以小林的心历路程为主线,在看似一个个平凡的故事连接中,一次次接触死亡的过程中,每个细节都散发出深厚的人文情怀。电影所表达的精华不断浓缩在小林成长的职业素养和心智空间里累积,最终化为了对自己的父亲从怨恨到谅解的结局铺垫。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电影始终围绕着死亡的话题叙事,但这并非一部悲伤的电影,而是笑中有泪,悲而不苦,充满了亲切的人情味,让人能够平静温和地面对一幕幕冥妆的画面。影片中小林不断提升的琴技,一方面是得益于职业素养的提高,另外一方面映照出日本电影虽节奏舒缓,却能直穿心底的关键!让音乐参与叙述故事情节的方式,能无形地来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去熏染观众的听觉,用音乐来与观众的内心世界澎湃互动。

    电影中去世的人都各有各的原因,每个家庭也都千差万别。妻子美香和周围朋友的不理解,甚至反对他,疏远他,都是电影呈现的社会现实生活写实。而当澡堂老板娘去世后,美香目睹了丈夫为这位亲近的老人入殓,小林熟练而优雅的装殓过程,让所有人内心深深感染到了这种送别方式所蕴含的尊严和体面,妻子和朋友们感受到了小林坚持的意义所在。而电影中神圣庄重的仪式感使得入殓师成为了生命轮回的摆渡人。

    在影片结尾,亲手为父亲入殓时,小林放下了心中以往的怨恨,镜头将父亲手中的石头转向妻子腹中的孩子时,也承接了那句生死轮回如同一扇门的启示,生命最终的意义在于延续。就像影片中小林望着逆流而上,努力地去迎接死亡的鱼群,同样也是为了生命的延续!可贵!可敬!

    从小林最初的人生困惑到与父亲的重新认知,他经历了一次走向成熟的蜕变!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讲了一个男人的励志故事,不过当我们重新回到起点,捡起点点滴滴的细节回忆,却又能发现这片天地之宽广。纵深的结构铺张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慢慢品味和细细体会的。影片中,火葬工人为澡堂老板娘火化时说,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正如一扇门。这句话道出了电影所要表达的核心理念。当我们面对生与死时,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如何生、如何死。将死看作通往生大门,既是生的终结,也是生的开始,是生命的轮回。这句至理名言也正是对日本本土文化最好的致敬与诠释。

相关文章

  • 17mm I 摆渡人

    引言 如果想要完整地了解世界电影,那么,做为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同源文化的相近以及美学思想的相仿,日本电影,是...

  • 17mm I 我不是在笑

    引言 喜欢上一部电影,可能是因为那波澜曲折的情节。爱上一部电影,必定是不能忘记那身后...

  • 17mm I 遥远的世界

    引言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随着整体经济发展的增长,韩国电影文化产业也逐渐复苏。在紧跟世界电影时代潮流中,...

  •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摆渡人》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的摆渡人?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

  • 17mm I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引言 一个问题,一个回忆,一个答案,一个故事。 有时候,我们想要去解开问题身后的答案,不管怎样,对别人,亦...

  • 摆渡人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生命是一条河流,那么你的摆渡人又会是谁呢?我是你的摆渡人...

  • 《摆渡人》并非你想的那么好

    摆渡人的概括 看到《摆渡人》这本书时,瞬间被其封面吸引。封面的两句经典语句,对此书进行了总结概括。 I exsit...

  • 17mmI请给希望留住一扇窗

    引言 一篇暖心的文章,一首走心的歌曲,一部匠心的电影,在我的世界里,可以像台复读机一...

  • 灵魂相知,为爱穿越——《摆渡人》

    这是写在《摆渡人》书籍扉页的话: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

  • 33:产品经理 心理康复指南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 我存在,是因为你需要我 ——克莱儿·麦克福尔《摆渡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7mm I 摆渡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gz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