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
1、2019年12月,青岛市某老年公寓,一位老人上吊自杀;家属在清理老人遗物的时候,发现老人留下的字条:我是饿死的。(据环球网)
2、2019年5月,四川市民向红星新闻反映:自贡某镇敬老院,老人居住环境“脏乱差”:床边放尿桶,垃圾满地。同时有殴打老人的情况。
3、2011年,郑州某区老年公寓,一护工经常半夜殴打、虐待寄宿老人。(据中新网)
这样的案例太多。
让人不寒而栗。网上关于养老院虐待老人的新闻还有很多。自己老了将要去哪里,成为很多国人最迷茫和最无解的困惑。
青山遮不住 毕竟江流去
养老问题依然是中年人最喜欢讨论的话题,对于日渐老去的父母,这样的问题又迫在眉捷。
人类最无奈最难过的一件事就是眼看着父母老去,却没有办法制止。
而现实中,还有人说,中年人是最后延续古代养老方式的一代。
四世同堂的家庭模式慢慢被打破,随着人们对自由和舒服生活的追求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保护意识的觉醒,两代人同一个屋檐下居住都几乎没有可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传承只剩下了后半句。
夕阳西下的时候,那些弓着腰拄着拐杖行走的老人,越来越消失在时光机里。
因为面对老人的老去,大部分人不是床前尽孝。而是把老人托付给了养老机构。自己还要加班加点为给孩子多赚点钱发挥余热。
中国的养老机构不完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面对很多子女在养老服务方面的力不从心,老年人被送到养老院的事实又比比皆是。
子女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模式,替小的还房贷车贷有成了中年人的不得已的必须。
而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又不让人放心。
怎么办呢?
谁也挡不住夜幕降临。“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的哀鸣确实是让人感叹。
突发奇想:拒绝寄宿制
今天路过一所幼儿园,孩子给年轻的爸爸妈妈挥手说再见,不忘加上一句:早点来接我。
能不能建一所早送晚接的老年生活场所?类似幼儿园。
不是老年大学,却可以在里面有固定的班级、也可以升级,有食堂和宿舍。
可以实现孩子们早送晚接的愿望;可以有护工和老师或者医生组成的学习、娱乐、医疗、体育活动、生活、洗澡为一体的养老机构。周末的时候,老人可以回家住,享受天伦之乐;相关的老师或者工作人员也可以得到休息;平时就是出来上学去,小区里的老人可以结伴同行,相互认识又有照应,老人也愿意去。
这样的老人活动学校人人平等,没有VIP,没有特权。有的只是亲如一家的同学。
这样的场所最好和幼儿园挨着,老人听到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的声音都是一种幸福。
这样,每周至少有两天休息的老人至少有个盼头。而不是在养老院过着类似监狱的生活。
养小,拒绝寄宿制学校。养老,同样拒绝寄宿制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