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8 李庆家书
致良知东方书院的1月月度学习会暨2019年年会将于1.4日举行。几天前,会务组的同学私信我,提议我在学习会上演讲,分享加入书院一年来的成长与感受。
我的第一想法:太好了, 通过演讲分享,我既能深度梳理一年学习的历程,还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了解我们的经营理念。成长自己,宣传企业,何乐而不为?这是利于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的好机会。
但在准备讲稿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
临近年底,工作繁多,计划中的事,均须在年底前完成。而书院学习会上的演讲分享,需要多次现场模拟演练,优化PPT,反复打磨讲稿,这需要大量的时间。
当我把第一版的PPT提交给辅导员景老师时,景老师提出建议:“自己有深度的学习体悟,很好。但没有跳出上次周学习会分享的架构,心不够大,你需要放大自己的格局。你”修身”的主题,难以社会化,难以产生群体性影响力,思想高度不够。”
一瞬间,我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我的讲稿和学习分享的目的,都在围绕我自己的成长和企业发展,我始终没有跳出那个属于“我“的圈子,只因为有太多“私心”。
从开始被邀请分享,到准备主题,整个过程,我想的都是自身利益:通过分享,我可以成长,并让更多人知道我们。
我似乎忘了学习会的主角:到场的每位同学。书院会务组的志工老师和同学,无私的筹备会务,准备课件,只希望到会的同学们能更好学习,收获更多,促进个人成长。而作为发言者,我首先应该考虑以下三点:
1,我的发言对同学们有什么帮助?
2,同学们听完我的分享后,是否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
3,我的发言主题,是否存在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而此前这些原则性的问题,似乎都不在我考虑范围内。因为私心,我把书院演讲分享,当成了一次个人“秀”的机会。所以景老师才说我的格局有待提升。想到这里,我羞愧难当。
开始答应演讲分享,也只不过是我私欲作祟,明明没时间准备,却不经考虑,一口答应。结果是,一边准备分享的PPT,一边还想着未完成的工作。无法做到专注于当下,用正念思考手头工作,格局自然大不了。
再三思考,我向景老师和会务组同学说明了想法:此次不参与发言分享,下次准备充分一些,才能对同学帮助更大,当前要把更多时间放到工作中。
一次未成形的演讲,让我的内心打开了,才会有以上思考。如果准备一次完整的演讲,必然收获更大,也能给他人带来更多价值。
同时,想到所我理解的演讲分享的三种心理状态:
第一种 原始本能的恐惧,以及担心表现不佳,他人会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和看法。 面对演讲邀请,能免则免。
第二种 即我此次的心理,我能从这次演讲中得到什么?这种利己心,会让我往前冲。但因为有私心:担心讲不好,达不到自己心中的目标。会紧张,表现难以尽如人意。
第三种 我的演讲对他人的意义及社会的价值。因为“无我”,会让我们无论准备主题还是临场表现,都能专注于传递有价值的思想。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三种心理,三种格局,你是哪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