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记》10:“立德树人”的关键在哪里

《学记》10:“立德树人”的关键在哪里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6-12 17:51 被阅读0次

    《学记》10:“立德树人”的关键在哪里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求学者在为学过程中常犯的过失有四类,作为循道而行的施教者是一定要了解的:为学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不化,或者是由于知识面太窄无法贯通理解,或者是态度轻率、大意犯错,或者是畏难中止、半途而废。这四类过失,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不同的。作为老师应该了解受教者的心理特点,然后才能纠正为学之偏。循道而行的人师,就是发挥、发扬受教育者优长,纠正、补足其短板的人。善于唱歌的人能感染、打动人,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哼唱;善于施教的人不仅教人知识,还会启发、诱导学生不由自主地承继他的志向。教师的教学言语,言简意赅却总能切中关键,细致入微又贴切完美,少于比喻却能充分说明问题,如此便可以说是善于使人承继他的志向了。

    今天,我们讲“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关键在哪里?

    《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将古代贵族为学的根本定位在“明明德”以“亲民”“止于至善”上。也就是说,关注“立德”这件事由来已久。

    《论语》中,孔子明确提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学有余力,则以学文”。强调在“学文”之前,先要把做人的功夫练扎实。怎样学做人,孔子讲得很清楚。在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上下功夫。跟谁学做人?《学记》将之明确指向“人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的人。知道教由“豫时孙摩”而兴,因违背“豫时孙摩”等原则而废,懂得并主动遵循这些教育规律的人可以做“人师”,可以助人“立德”。

    “人师”落实“立德树人”关键在“使人继其志”。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志”,“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固然是“志”,“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自然也是志。这个“志”是在父亲还活着的时候就立下的,父亲过世后这个“志”还应当践行不移。从这个意义上讲,“使人继其志”的“人师”地位不亚于“父”。直到今天,我们还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要做“人师”,先要反观自己的斤两,自己有值得为学者继承的志向吗?我们常讲“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湖南株洲某老师公开在课堂上讲“好好学习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有些高中学校甚至将“农村的猪立志拱城里的白菜”作为励志标语打在墙上。试问,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校,有什么志向好让为学者继承?

    “立德树人”的关键是“人师”有了不起的志向好为求学者所继承。

    “人师”怎样做才算是善于使人承继他的志向呢?

    简而言之便是“长善救失”——发挥、发扬受教育者优长,纠正、补足其短板以弥补其过失。在《学记》看来,学者可能出现的过失有四种——多、寡、易、止。这四种过失与智商无关,都是学者的心理问题引发的。善于“长善救失”的“人师”能根据学者特点,发挥、发扬他的优长,纠正、弥补他的过失。

    《道德经》讲“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师”立德,依凭的不是“三寸不烂之舌”,而是可使人承继之志,“人师”的教学言语,贵在“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言简意赅却切中关键,细致入微而贴切完美,少用比喻却充分说明问题。

    “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使人“继其志”的“人师”,“人师”使人“继其志”的关键是“长善救失”,而不是耍嘴皮功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记》10:“立德树人”的关键在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tq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