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对我们来说是不是很经常挂在嘴边的的东西,在朋友相聚的时候也会说上一两次“压力山大”,压力存在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心上。
压力来自哪里?面试官的犀利提问?老板给的繁重任务?同事间的明处暗处的竞争?车子或者房子的贷款?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总有一个是自己正在背负的。
只有真正了解压力和它的作用,才能拨开压力的面纱,而不是人云亦云。
01
美国心理学家Richard S.Lazaruz(拉扎勒斯)提出的:他认为,在人对环境进行评估后。如果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不能应对问题或者很难应对问题,就会感到有压力。
比如,在面对面试官的提问时,如果感到有压力,那可能是我们觉得,自己的回答达不到面试官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工作任务时,我们会感到有压力,可能是我们对工作量和工作效率评估后,认为自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觉得同事间的竞争有压力,可能是我们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很难在同事之间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压力是我们认为,以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不能应对问题或者很难应对问题时的一种 状态。也就是我们主观上认为,外部要求与自身拥有之间的不平衡。
既然压力是一种不平衡的状态,那么压力有什么作用呢?
压力有三种情况,分别是:没有压力带来的懒散,适当压力带来的高效和过大压力带来的焦虑不安。
所以压力对我们产生作用,这种作用是有好也有坏的,而且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
由耶基斯(Yerkes)和多德森(Dodson)提出的倒U形曲线,很好地解释了压力大小与效率的关系。
倒U形曲线也就是说,当压力很低和很高时,对应的效率很低;只有当压力适度时,效率才会较高。这是因为,过低的压力水平难以激发我们努力的意识,人的精神状态会变得疲惫消沉、什么都不想干、没有欲望也没有动力。
而当人民无法完成他们所期望的工作时,过高的压力水平则会让我们感到疲惫和力不从心,长时间的过高压力甚至会让身体易于患病。所以过高或过低的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因此,对我们来说,只有适当的压力水平,才会让人把事情当作挑战,有信心、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不断进步。
当我们觉得压力太小,自己没有动力时,可以用一些手段适当低加压;反之,当我们觉得压力太大,自己承受不了时,可以用一些手段适当地减压。
02
那你知道压力是怎样产生的吗?
心理学学家拉扎勒斯认为压力的要经过四步:首先是外界压力源的出现,经过中间的两次主观评估,最后才是我们感知到的压力。
详细解释一下就是,压力源是引发压力的事件或者情景,这个通常是客观的,比如说一场面试、一场演讲等等;然后我们对这个事件进行初级评估,判断它对我们是不是重要、是不是一个威胁;如果它是个威胁或者很重要,那就再对它进行次级评估,判断我们是不是能够应对或者解决它;如果我们感觉到以自己现有的能力和资源,没有办法应对,那么身体会自然产生应激反应,也就是我们感受的的压力。
压力源通常是客观的事件和情景,没有办法改变,但两次评估是我们对外部要求个自身资源的主观评估,所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感受到的压力大小,进而我们需要提高能力和资源来应对事件来减低我们的压力。
03
清楚了压力产生机制,还有两个注意点要说一下。,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认识压力:
1、压力管理与情绪管理是不同的。虽然压力与情绪紧密相关,但又有所不同。首先,压力本身代表了一种失衡的状态,也就是我们认为自己拥有的资源,和我们在面对压力源时,锁需要的资源不匹配。
而情绪的产生来源之一,可能是我们感知到的压力源,遇到挑战时感到兴奋,当众演讲时感觉到紧张,快要考试时感觉到焦虑,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情绪是压力的结果,压力就是情绪的原因。
但在另一些情况下,情绪并不是在压力源的作用下产生的,比如看到日出或者日落的美景后的开心,看完一本以悲剧结尾的小说等等。
正因为情绪与压力产生的机制不同,对人的影响不同,所以管理压力与管理情绪的侧重有所不同。
情绪管理是增加我们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协调、引导、控制,培养我们甲鱼情绪的能力,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但压力管理想要做到的,不仅是管理压力带来的情绪,更是想从压力产生的过程入手,打破这种失衡的状态,从而让压力回归到我们期望的水平。
2、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事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是思想是的他们有所区分。在压力的产生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压力源本身是外部的客观时间和情景,它是中性的,没有好坏,影响我们最后感知到压力大小的。是我们对压力次主观评估。
因此,我们要想改变自己感觉到的压力大小,也应该从改变压力的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入手。所谓“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就是我们对待压力的正确态度。
介绍了这么多压力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压力不是一个只有负面的词,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会更加有利于我们增加对生活的热爱,不要被压力打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