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北巨头李姓的生活习俗》

《北巨头李姓的生活习俗》

作者: 讲诚信的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5-07 19:12 被阅读0次

        自古我们村里李姓家族民风朴实,富不喜外,穷不嫌乡,崇上勤俭,交朋结友,重义善施敬老携幼,长幼有序。解放后陈规陋习日渐革除。传统美德和风俗有所継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新风尚正在形成。

      一、衣食住行

衣:

        清未至民国时期,男、女衣料多为粗布,极少织品,村中男着自织土布,大襟袄,宽档裤,戴黑色圆顶瓜壳帽,脚穿圆口土布鞋,腰缠土布白腰带。女穿土布宽襟上衣,大腰裤,腿扎绑带,脚穿秀花尖鞋,村中妇女喜好用白纱布包头,一年四季,一单一棉,皆为土布制作。富人及在外当官的人穿戴讲究,男多穿丝绸长袍短褂,戴礼帽,富户女人多穿镶有花边图案的绸缎盖脚裙,且头顶绫罗巾帕,腕带镯子,耳挂环,发插玉簪,凤钗。

        解放后服装有所改变,村里的人衣料多为自织土布与少量机织平布。男子上衣为对襟式,下衣为筒裤,脚穿布鞋。女子喜好红袄绿裤。在外的干部学生公务人员盛行蓝、灰色“列宁服”,面料多为哔叽,贡呢。六十年代后自织土布渐为减少,工业棉布及化纤布愈来愈多,条绒、凡立丁、毛哔叽、绦确良、绦纶、晴纶、中长纤维、针织毛衣、绒衣、呢子等布料大量上巿,村里的人开始讲究,色泽、质料,美观大方,经久耐用,一般在城里工作的人衣着质量高,式样翻新快,村里的人次子。“文革”时期,一度青年人中盛行便装军装,七十年代后,村中青年穿胶鞋,塑料底的多,布鞋已经不多见。在外工作的人盛行穿皮鞋、高跟鞋、运动鞋、旅游鞋等。冬日一般人内穿棉衣、外套罩衣,线裤、毛袜、线袜、尼龙袜等。有的少数在外的人内穿毛衣毛裤,外穿呢子大衣、棉黄大衣,或皮大衣。八十年代始,服装色彩款式愈多,在城里和农村的差别初步缩小,年轻人都讲究牛仔裤、健美裤、穿西服扎领带,穿夹克、风衣、裙子、连衣裙、套裙,戴手表已经普及,佩戴首饰日渐增多。

      食:旧时村里讲究以玉米、小麦、高梁、糜子、谷子及各种豆类为主食,间以野菜、酸菜、咸菜,早晩饭多吃馍,喝玉米糁汤、小米粥,午饭食玉米搅团或汤菜面,很少变化,若遇灾荒歉收之年,吃了上顿没下顿。富裕之户,每餐较讲究,多以蒸馍、面条、米汤为主,间有炒菜,主杂撘配。不论贫富,吃饭时,炕中放一木盘,盘中放置菜及调料,全家围坐共餐。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膳食水平普遍提高,主食有:蒸馍、烧饼、油饼、油糕、煎饼、擀面、扯面、绘面、炒面、饺子、包子、饸饹、搅团、漏鱼、米汤、玉米糁,终年以细粮为主,辅以豆类等杂粮,村里,早午晚三餐,以蒸馍、面条、玉米糁、小米汤为家常便饭。来客或过节,一般都炒菜,置酒。蔬菜主要有萝卜、白菜、土豆、葱、韭菜、蒜、辣椒、菠菜、胡萝卜、茄子、黄瓜、豆角、西红柿等。主要调料有盐、辣面、酱油、醋、姜、味精、五香粉等。肉食主要有:猪、羊、鸡肉等。近年来宴席新添了牛、鱼等肉食。喜庆宴客摆桌席,一桌席限十人,且喜猜拳行令,人各一杯相劝共饮。设筵有一汤一席之分。一汤吃饸饹或面条,谓之“喝汤”,一席多为十大碗或十三花,十五观灯等,随宴席规模而定。宴菜多为爆炒、蒸煮、凉拌。近年来,一般宴席比较丰盛,鸡、鱼、蛋、蘑菇、银耳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普遍上席,上等宾客宴会有时也有鱿鱼、海参等珍贵海味上席。

      关于饮用水:村里祖祖辈辈过去一直吃窖水,村东、村中门前、窑科都有水窖,但这个也滿足不了人牲用水。于是人们就去担水沟挑水吃,在村中挖了一个大涝池,村里的妇女在涝池洗衣服,牛、羊牲畜在此饮水。

      关于女人:封建社会妇女不但受三坐大山的压迫,而且还有夫权的压迫,十三、四岁就要出嫁。她们更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李姓家族更是如此,他们对女人更加苛刻,女孩在很小的时候要缠足,谓之三寸金莲,人们娶媳妇的标准完全扭曲,看人不看脸,专看足,只要脚小,即是满脸“麻子”(过去开天花留的后遗症。)也能嫁出去。还有女儿经里说的:凡女子要牢记,莫与男人同床坐,莫与外来女人行,说话要小声,晚上睡觉莫点灯,衣不露肉,笑不露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独处闺房。结婚后的女子,来客吃饭时不能和小孩一起上桌等。民国后期提倡男女平等,这陋习慢慢去消,解放后妇女能占半边天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

      村里自从家家有了苹果园,人们收入越来越多,酒席现在上的西凤酒,中华烟。现在城乡差别越来越小。过去做饭满山沟洼去砍柴,烧柴草和玉米等粮食桔杆。后改为烧煤,改革开放后家家栽了苹果树,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而且解决了做饭烧柴问题。现在全村装上了天然气,烟熏火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水、电、气都有了,全村巷道都已硬化,而且还装上路灯,白天夜晚,天阴下雨,出入方便多了。

        农村也有人喜好喝茶,且有讲究,早上起床后,喝两杯香茶,谓之“去臭舒筋”。饭后喝两杯浓茶谓之“要劲增力”,干完活后喝两杯淡茶,谓之“止渴解乏”。来客常以烟、茶水招待之。

        住:过去村里住宅富户有砖窑,房屋座落杂乱无序,村人多依沟临畔挖土窑洞,盖房厦。贫寒之家茅屋草舍土窑居多,人畜共室,富裕之户,后为泥基窑、砖窑洞、前为门房,两侧为厢房,中间为腰房,谓之“四合院”。解放前村中最好的四合院当数老院里,三进院子不说,大门口有石狮子,还立有旗杆,正村中间也有旗杆。解放后,村里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修新庄盖新房,修砖窑的人逐渐增多,村里一般家户,讲究的三至四孔砖窑,夫妻、男女、长幼、朋客各有其室,且多为独家院。庭院宽敞,厕所、猪圈、鸡窝、园圃、树木、菜园、花草俱全。后来也有人盖高大门楼,平板砖混房,修建后贴瓷砖,门头翘角,越来越讲究,太阳能热水器置于大门顶,不用进城就能洗热水澡。

        旧时代为了防土匪,李姓族人在村北边修有李家城,土匪来了就跑进城里躲起来,土匪走了再出来。

        行:旧时人们出外,多是徒步跋涉。如要较远距离走亲访友、婚娶赶集、请医求师,富人多骑马坐轿,穷人则多骑毛驴,现在,村里通了班车改革开放后,家家有手扶拖拉机、四轮拖拉机、摩托车、有三轮车、电动车、现在发展到了小汽车。村里的人出外进城乘车更加方便。步行者很少。

第一集完。

陕西省散文协会会员

黄陵县作协会会员

李明芳搜集整理于

二零二四五月八日

相关文章

  • 连载小说:前世佳人1

    序 公元618年,北兴王朝,国家动荡,百姓苦不堪言。北明宗李潇正在抓...

  • 四川有的孩子放学后要去给干爹“浇水”,这到底是什么习俗?

    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丰富百姓生活的同时也为人们增添了乐趣,正常的习俗我们应该将其传承下去,乃至发扬光大...

  • 《家乡北巨头》

    提起笔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家乡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北巨头村是黄陵县南塬田庄镇一个自然行政村,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

  • 《巨头桥的传说一》

    《前言》巨头桥在陕西省黄陵县田庄镇北巨头村西段,巨头桥再往西,就是南咀村……以前巨头桥不叫巨头桥,最早叫...

  • 我的小时候(二)苦日子也有甜

    我们村有很多姓氏,不像其他村,比如隔壁李社村,基本都是姓李的。隔壁的周桥村,都是姓周的。我们方北村,都是杂姓,这些...

  • 石龟之谜

    赤竹坪是一个小小的自然村落,村里居住着谭李马何四姓人家。村民们世代种田为生,生活虽不富足,倒也恬静祥和。 村子的北...

  • 民间认干亲,爱给孩子找常姓或刘姓干爹,这是为什么

    在民间,人们有给孩子认干亲的习俗。而且,刘姓或常姓是认干亲的首选,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国,南北方都有认干亲的习俗。...

  • 李姓的由来

    尧帝统治时期,任命皋陶担任大理这一官职。大理是主要掌管刑狱的官,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门,因此人们也称皋陶为司法界的鼻...

  • 李氏出自嬴姓,其始祖皋陶是黄帝之后。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人口9200万。加上旅居海外的李姓,就有1.07亿。李...

  • 北方不姓北

    北方不姓北 北方不姓北,北方随你姓李 有你则虹,无你则雪 你是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 盈盈清波如玉,冰壶 秋月 鱼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巨头李姓的生活习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fd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