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你打算从头到尾看完一本英文原版书,可是你发现一页书里有50%的单词你都不认识,查单词就花掉了你一两个小时,毫无阅读体验可言。
有可能你参加了一个心仪已久的公司应聘,你觉得自己在面试环节表现得很好,面试官也对你赞赏有加,你认为自己胜券在握。可是最终 HR 还是告诉你,你表现得很好,但是我们不能录用你。在你的再三追问下,得到的仍然是无可奉告的答案。
也有可能你打算开始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朋友或者同行的前辈跳出来告诉你,“你要慎重啊,我觉得你并不适合这个。因为 12345……”,父母可能就更夸张,他们可能会直接斥责,“不许去,丢人不丢人?明天就去我给你联系的单位上班。”
还有可能你刚刚新婚不久,却发现丈夫有严重家庭暴力问题,这段婚姻如果继续维持下去,对你身体和精神都是巨大的伤害。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你兴致勃勃的打算开始做一件事情,买齐了所有的工具道具,甚至做好了半年的执行计划。
可是两天后,你发现这件事情根本行不通。
可能是你高估了自己能力,也可能是你错误评估了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还有可能只是运气不太好……
不管怎么说,你都似乎都看到了一个“此路禁止通行”的告示牌。
有一句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但现实的状况更可能是,这扇窗户底下有一个大坑在等着你跳进去。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过于消极,我也并不否认窗外可能是别样的美丽风景。
但是这都是以你能爬得出来为前提的,好吗?
那这些坑里可能会是什么呢?
可能是你因为习得性无助从此就丧失学习英语的能力,你看到英语就害怕退缩,烦躁不安,你认为自己是没有天赋学习另一种语言的人。
注释: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可能因为遭遇了毫无原因的拒绝,你沮丧、挫败、自我怀疑,甚至因此变得偏执起来。你不断的追问别人原因,想要得到一个确定的,可控的东西,你不断抱怨和控制,直到被拖黑。
那些因为亲友的劝阻,父母的制止而放弃了的梦想,会变成埋在你心里的一颗定时炸弹。它的存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你,现在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眼前的苟且,而你心里向往的是诗和远方。
而离婚对于任何人而言都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不说你可能要面对的经济压力和社会歧视。一段关系的破裂和结束,本身就是一种丧失和创伤。这些遗留下来的信任感缺失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到你今后的人际关系和再次建立亲密关系。
有一些研究数据显示,离婚者在总体上报告生活满意度低于已婚者,而再婚有很高的离婚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再婚的人可能更少全身心投入到亲密关系中,而且对于离开不满意的婚姻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门,已经堵上了。
窗,外面有个坑等着。
可能的选择有三个:
1、破门而出,但会撞得头破血流
2、跳窗而出,但势必跌进坑里,能不能爬出来还不好说。
3、放弃选择,永远困在屋里。
这是心理动机冲突中典型的双避冲突。
注释: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正是这种处境的表现。
双避冲突一般会带来两种影响
第一种是犹豫不决或优柔寡断。
这是因为当个体的选择移向其中一个目标时,这一目标的威胁性便增强,将个体推向另一目标,于是另一目标的威胁又会增强,这样就出现“钟摆式”的动机冲突,使个体产生焦虑。
第二种可能是逃避或拒绝选择。
逃避可以是离开冲突的实际情境,或在思想上逃避,如做白日梦;拒绝往往是在个体感受到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崩溃时发生。
解决双避冲突的途径
1、给自己一点时间来看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想要看英文原版书的人,可能是想要提高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以便能够应付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外文资料,也有可能是为了能和孩子用英文进行交流,塑造双语养育的环境。
那么对于一份心仪的工作,你是热衷于这个行业,还是为这个公司的光环所折服?
人生对于你而言,究竟是现世安稳最重要?还是被自己掌控最重要?
而一段婚姻关系中,你究竟想要的是幸福和温暖,还是其他的一些什么东西?
2、评估威胁对象
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针对这个具体的目标分析一下有什么不良的后果,并评估这个后果是否是自己可以承担和忍受的。
如果无法承担和忍受,要重新考量这个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有没有更适合自己的目标。
3、做出决策
在反复的设定目标和评估之后,做出决策,进入真正的执行阶段。
4、再评估
不管是真正的破门而出也好,还是从窗户跳进坑里也罢,现实的状况往往是超过预想的。
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再次对目标和目标引起的不良后果进行评估分析,看看目标和决策是否需要调整。
如果境况不容乐观,那么要判断自己是不是可以尽早的止损,从而减少沉没成本。
在我看来,人生中任何一种选择,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所承担。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就已经想好了要祸福自担。
有一项对于家庭主妇和职场女性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显示,专注于家庭和专注于事业的两类女性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有趣的相似性。
这两类女性都逐渐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变化。
相反,那些对家庭和事业都不怎么关注的女性,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或者更多地出现消极变化,她们对于生活的满意度逐渐降低。
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所选生活轨道的用心经营和专注程度。
一好一坏,那不叫选择,谁都知道要选好的。
而真正的选择是不管选哪一个可能都是错的,区别只是看你愿意承担哪一个罢了。
这世上如果有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
不管怎样,祝你好运!
- End -
徐苑君
微信号:psy-xuyuanjun
作者公众号:大晶心理(ID:dj-psychology)
咨询电话:15091197135(限短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