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处女座的特征是,写了又删,删了又写。
从上床下桌的昏暗案板上复习高数睡着的那一刻,再睁开眼睛已经是白马过隙了。我工作的第三年,财务自由的第三年。
今天的上海下雪了,倾盆大,雪。
2015年,我毕业于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和一个不怎么样的专业。
因为没有太多的选择,去了一家不怎么样的银行拿着还算不错的薪水,碌碌无为,惶惶不得终日。
银行对于应届生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无关薪水。当然我知柴米油盐贵,但那一天起,你不得不每天和早新闻一起起床,不得不穿的很随便却要天天化妆,不得不一到公司先打卡再换衣服,不得不穿笨拙的皮鞋和死板的套装。
你的人生变成了不得不,这种感觉糟透了。
2016年,拿到了一万块年终奖,我开始修改简历。
刚毕业一年都不到就要换行业,这样的人在拉勾网上可能是最不值钱的。我的简历很多都石沉大海。前前后后面了几家,人事姐姐在面试时不由自主地撇嘴,像是看待一块隔了夜桔子面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其实我和一家知名传媒公司还算聊得来,也愿意做这方面的工作。但当得知他们支付的薪水勉强只够我付完房租后吃完泡面,我想想还是算了,毕竟我不喜欢吃泡面。
人都是喜欢吃大鱼大肉的,但不是人人都吃得起大鱼大肉的。
如困囹圄,最终我选择了一家口味不错的泡面供应公司。
开个玩笑,事实上我在年中的时候加入了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职位是运营。
选择运营的理由很简单,工程师,产品经理,视觉设计,UI设计,数据分析师,这些炫酷的名词一溜烟划过去,我认识的只有运营两个字而已。
当然,后来我也明白运营就是除了这些什么都要干。
我从头学起,竟一时之间不知道要学什么好。
于是我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打开知乎,敲出了那个著名的问题,做运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然后再光速打开亚马逊,蹭蹭买下《从0到1学运营》诸如此类满足包邮的几本书。
你还别笑,其实这些东西是有用的,起码可以让自己理直气壮地挺起腰板,满口大道理,概念说的比谁都溜。那时候我也终于明白知识付费为什么能做得起来,因为没有经验的人,总是希望金钱能够交换到经验和自以为是的成就感。
其实互联网运营,本质上等同于打杂加一点点编辑的工作。内容是避不开也是最基础最核心的一环。
很多人看不起内容运营,觉得这帮人就是微信公众号的写手,搬搬凑凑,一天量产十篇十万加。确实,现在行业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在这么干。但这绝不是内容运营的本质。
有句挺智障的话说,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在我看来皮囊真是各有各的美,但有趣的人都是相似的。一个好的内容运营,本质上一定是一个极其有趣的人。他可以领先热点零点五步,预判出某样东西是否会爆是否会凉。
文案功底固然重要,品味才是核心战斗力。
做好运营的另一点,就是和用户打好关系。
如果你觉得你们的用户很智障,这太正常不过了。尽管如此,了解用户的喜好并与之保持良好的联系,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前提。
不同社区的群体有些鲜明的区别和特征。一个好的运营,一定是在心中能不借助任何大数据调查而画出用户画像的。甚至可以打包票说,我推荐的这个,一定可以爆。
2017年,我离开了这家公司,去往了另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
还干我的老本行,运营。
除了吃饭之外,在别的事情上,我非但不是一个念旧长情的人,还是一个特别喜新厌旧的人。
环境的一成不变让我越发困怠,我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长什么样。
一个产品强势的公司,一个运营强势的公司和一个技术强势的公司。
前者是新浪微博,后者是网易和任何你觉得难用的app。
每个公司都在寻求这三点的平衡,但也许根本就没有平衡而言。
第三年了,从跨出那一步开始,我想做点好玩的事情,并想为之继续奋斗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