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掌握主动权
要么是策略不对,要么是方向问题
——镜子(19.1.29)
遇见更好的自己
最近在读《万法简史》,这是在读《遇见未知的自己》的时候作者提到过的,为了更进一步认知和了解自己,我开始了这一段晦涩难懂的读书践写,今天是第四天,这是第四篇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是一本哲学书,偏向于向我们呈现世界全貌,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何处去?”这些问题
我本人是极度不喜欢这类书籍的,过于枯燥乏味,过于客观理性,同时兼具广度和深度,极广又极深
现在看来,我之所以有拒绝心理,可能是自己的经历不足,也可能是自己的深度不够,层次过低,所以对于这种容易颠覆自己三观的理论,不由自主地采取了躲避的策略
虽然每天都读的很慢,很难,频繁地想要去享受当下,去娱乐放松,但《微习惯》告诉我,我不要对自己设立过高的目标,不强求自己一次就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哪些文字触动了我,就把当下的感动写出来,与自己的经验相对照,用以解读自己的行为模式
于是我有了以下几点新的发现:
1、难,复杂,晦涩
只能说明自己的层次太低,经济太少,深度与广度不够,不能说明看不懂的就是怪力乱神
2、佛、神、上帝
我自具足,每个人都有神性,亦即通透觉知,无论是祈祷、静坐、忏悔,都是在觉知自己,那个无所不知的、无所不能的旁观的“佛”,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信仰这个东西,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空性是本源,无悲无喜,一张白纸,却又不是我们刚出生时的一张白纸
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言语不足以描述一个无限深、无限广的临在,无限大又无限小,因为每一个存在(无论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都同时是一个“全子”,又同时是一个部分
批判自己所见,觉知自己所想,不拒绝成长,不畏难,勇敢做自己
无论我们各自有怎样的机缘,如果你心中有追求,不管现在的自己看来是多么可笑或者不可能,请一定先开始上路,难在未知,难在策略选错,易在做自己,当你做到自己所想,就不会再觉得苦逼和艰难,哪怕只是无限微小的一小步,只要你做到了,就会不觉得苦,反而很甜
比如,我现在的每日读书和日更,凡是我觉得无话可说的时候,正说明我给自己过高的期望值了,我一旦将这个标准降低,那么就可以继续写下去
关键不在于你写的好坏,关键在于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在写
3、我想,但做不到怎么办?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以我为例,我既想读书写作,又想静坐健身,又想副业赚钱,还想嗨聊互动,更想陪伴家人
同事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就容易全部放弃,因为做不到同时兼顾
于是我只把读书写作和陪伴家人放在了首位,其余可做可不做,不作为目标
同时,对于读书和写作的标准,一降再降,降到任何情况下我都能做到,这样就不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耽搁,杜绝了突发情况
4、不解释,不挑刺,不评判
以前的我,定位营销和文案优化,也就是做诊断,专门从事挑刺解释的工作
累,太累,因为反馈不由自己控制,认可来自外在,喜怒被被人控制
最近几天,我相信是机缘到了,我开始拒绝去做挑刺和评判的事情,我开始去夸奖、欣赏每一个善意的存在,每一段文字的亮点,我得到了发自内在的喜悦和来自外在的肯定,我很喜欢这种状态,轻松、自主
完。
方向,策略,机缘,缺一不可,请耐心点
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