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夏天是调理脾胃的黄金期,
但自进入三伏天时,
不但疲乏困倦、胃口也难开,
每天都要强打精神地灵魂一问:
到底吃什么好?
说到健脾祛湿的最常用食材,
有约君今天想来聊一下,
明明可以靠口感,却以实力出位的
——山药。
中医理论认为,山药性甘,平,是一种性质平和的滋补脾、肺、肾的食物,可用于消瘦劳累,久咳肺虚,带下,小便多等。
山药在药膳界的地位,自然是不用啰嗦了。
中医学泰斗张锡纯善用薯蓣(即山药),他有一道名方叫“一味薯蓣饮”,方子只用一味药材,就是河南焦作的怀山药。
山药还跟茯苓、山药、莲子、芡实一起被封为健脾祛湿的“四大天王”,而这四种食材以1:1:1:1的比例放在一起,就是中医名方“四神汤”了。
山药既是上品药材,又是家常美味,用于食疗可防病治病。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道夏季适用的药膳吧。
山药饭
做法:米饭和山药的比例大约是5:2,具体用量可根据习惯调整。铁棍山药洗净泥沙,去皮切段,跟洗净的大米一起放入电饭煲中;按大米和水1:1.2的比例加入水;煮好后再焖3~5分钟,将米饭打散,山药饭就做好了!
山药粥
做法:生山药150克,洗净去皮切块。糯米150克,淘洗干净。先用糯米煮粥,半熟时放入山药块,粥熟即可食用。
功效:适用于脾虚腹泻、怠情嗜卧、四肢酸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肺虚久咳、肾虚遗精、糖尿病、心悸盗汗以及妇女带下等症,也尤其适合老年人食用。
山药排骨粥
做法:山药150克,洗净去皮。大米150克,淘洗干净,排骨250克,飞水待用,生姜2片,同时放入瓦煲煮1小时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弱、易感冒的体弱人士。
芡实茯苓山药粥
做法:山药15克,芡实15克,白茯苓15克,粳米100克。上述用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祛湿止泻。适用于有泄泻、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面色晦暗等症状的人群食用。
白扁豆山药粥
做法:炒白扁豆30克,山药30克,芡实15克,粳米100克。上述用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米烂、白扁豆软烂即成。
功效:适用于平素倦怠乏力,脾胃不足而见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或带下色白清稀量多的人群食用。
特别注意事项
新鲜山药不能多吃,避免生湿。
山药能补脾止泻,有收涩的作用,所以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
山药吃多了可能会导致便秘,因此家长要控制好用量,一般来说小孩一人份10克左右就差不多了。
日常食疗给孩子健脾益气,用干山药更多。炒山药则要在医生指导下来使用。
山药能降血糖,低血糖者不宜大量长期食用。
一定要煮熟。山药的粘液有致敏作用,有些人刮山药时容易手红发痒,就是对生山药汁液过敏 。
这些年,有约君一直给大家推荐的是温县的铁棍山药,但由于产量有限,每年只有3个月的售卖期。
今天推荐一种与温县铁根山药齐名,同样是药食同源的--河北蠡县小白嘴山药。属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以口感细腻,软糯著称。和铁棍山药一样,表皮带着铁红色斑痕,削皮后的肉质却洁白如玉。
可以看到,它比一般的山药粘液蛋白含量更多,这是验证山药品质好坏的标准之一。
小白嘴山药的质地属于比铁棍山药水分更多,比菜山药更面,介于中间的口感。所以它有更多的吃法,素炒清脆,清蒸软糯,煲汤清甜。
平时没时间做菜,上锅蒸15分钟 ,沾蜜糖,沾料汁都是美味佳肴。
山药性温和,多吃能健脾胃。立夏后,很多人贪凉,喝冷饮,吃雪糕,吹空调,导致脾胃受到刺激,可以多吃山药中和调节。
尤其是产后妈妈;正在长身体的孩子;身体虚弱的老人;经常不运动上班人群更应该多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