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湛的批注

作者: 铅笔芒种 | 来源:发表于2020-08-01 22:11 被阅读0次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小时候在课本里学习过,仿佛明白,其实懵懂。大学时,大学生辩论赛特别流行,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又成了一个辩题,辩题能成立,在于论辩双方立足的维度不同,才能各说各的理。大学生们虽能侃侃而谈,然而并无人生历练,若说理解“愚公移山”的精髓,大概还停留在纸面上。

离开校园,沉入柴米油盐姜醋茶的生活,恍然觉悟,原来处处都需要“愚公移山”的韧劲和执着。

学厨艺、减肥、健身、跳广场舞、考资格证、学ppt、学微视频、拍抖音、养育孩子、学琴、填词、培养兴趣爱好……所有的事情,如果想要学会,学好,学精,都离不得“愚公”之志,都应效“愚公”之行。

时常在网络上看到有人疑惑,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即:“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还是看不到转机,我还应该怎么办”。

晋人张湛读《愚公移山》,在文中做了些批注。其中一条在“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之后,张湛说:“夫九层起于累土,高岸遂为幽谷;苟功无废舍,不期朝夕,而无微而不积,无大而不亏矣。”

自累土到九层之高楼,或者反过来,从高堤挖到深沟,一定过程很艰苦,一定耗时非常多,所以要天天做功,不考虑时间,坚持下去,积累起来,再小的东西、再大的事物都会被改变。

只要方向正确,就必须拿出“愚公移山”的劲儿,事情才有可能做成。

在自己选定的移山之路上所以产生困惑,一个是惧。惧山之高大,自己的工作量太大,惧里面还含着懒惰躲避的念头。一个是急。急功近利,有立竿见影的幻想。

张湛在《愚公移山》文末有批注说:“夫期功于旦夕者,闻岁暮而致叹;取美于当年者,在身后长悲。此故俗士之近心,一世之常情也。”

一般人就是这个求功的心太“近”,所以才常常产生疑问和困惑。

张湛又说:“至于大人以天地为一朝,亿代为旷息,忘怀以造事,无心而为功,在我之与在彼,在身之与在人,弗觉其殊别,莫知其先后。”

大人,即仁圣之人,包括愚公,这种计利当计天下利,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虽然我们普通人很难企及。然而在自身品格的锻造上,不妨也多沐浴这样的清风,培养豁达的襟怀。

豁达大度的胸襟、乐观开朗的性格、开放包容的心态,同样是能做成一件事的支撑。

做一件事,需要参与者齐心协力,每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固然都重要,但每个人的性格和胸怀也同样重要。前者决定团队能走多远,后者决定团队能不能形成并始终保持。

毛主席曾经在1938年抗大和1945年七大上,两次讲到《愚公移山》的故事,可见这故事里面蕴含的智慧。

每个想要做点事情的人,常常读读《愚公移山》,也读读张湛的批注,或者会得到一些启示。

相关文章

  • 张湛的批注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小时候在课本里学习过,仿佛明白,其实懵懂。大学时,大学生辩论赛特别流行,愚公应该移...

  • 《雨的四季》的构想

    今晚看到晓东哥在公众号发的一篇文章,关于刘湛秋的《雨的四季》的批注一直很喜欢这篇文章,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批注...

  • 《心灯录》道在目前

    湛愚老人 著 山顶洞人 批注 僧问惟宽禅师:“道在何处?”宽曰:“只在目前。”曰:“我何不见?”宽曰:“汝...

  • 《心灯录》大事未明 如丧考妣

    湛愚老人 著 山顶洞人 批注 睦州示众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盖谓不知此我也。“大事既明,如丧考妣。”盖...

  • 我的老师-张湛

    我的大学中,曾经有一位男老师是讲写作的。他不高不低的个头,戴着一副眼睛,很儒雅的样子,讲起课来很投入,之乎者...

  • 《心灯录》不说明好

    湛愚老人 著 山顶洞人 批注 古德云:“我感恩先师,乃感恩先师不与我说明。”可见不说明好。曰:我常教汝等...

  • 《心灯录》变相即是真

    湛愚老人 著 山顶洞人 批注 斯道只有此我名曰真如等等尊称。自拈花至千七百公案,皆是真如变相。虽是变相,皆...

  • 《心灯录》铁船水上浮

    湛愚老人 著 山顶洞人 批注 或曰:“铁船水上浮,如何解得?”曰:“明明说会得个中意,如何不要解会?你意中要...

  • 《心灯录》法身无相 法眼无瑕

    湛愚老人 著 山顶洞人 批注 夹山说法身无相,法眼无瑕,在理上见得,未得师傅真见。何以故?若此时有人来问,如...

  • 《心灯录》但得本 不愁末

    湛愚老人 著 山顶洞人 批注 沩山问僧:“名什么?”僧曰:“名归真。”沩曰:“归真何在?”僧无对,仰山教之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湛的批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jr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