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心臆
《论语·乡党第十》09:安坐的必备条件

《论语·乡党第十》09:安坐的必备条件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1-02-08 19:36 被阅读0次

《论语·乡党第十》09:安坐的必备条件

席不正,不坐。

坐席没有端正,不坐。这个和前面的“割不正,不食”算是异曲同工,都是一种君子范儿。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不食、不坐都是有所不为。

伊斯兰教规中对于食物,也是很讲究的。其中有“一丝不洁之物入口,则历千万劫”的说法。正是有了这样的态度,才会有对于饮食的不苟且。直到今天,我们偶然看到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教徒,会天然地认为他们对饮食有着近乎苛刻的干净追求。以至于,有那么一段时间,人们就餐时,更愿意到清真餐厅去。

相比较而言,“席不正,不坐”更多的通过对于“位”的挑剔,来表达“礼”背后的秩序。

“不正”,首先是说坐席移动偏斜。因此,君子临入坐前,会先正席,然后入座。君子的正席,同画龙时的点睛差不多。多数情况下象征意义是大于实际意义的。

君子入坐前,不拘席位正与不正,都会先正一正席位再入座。

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讲过一个中国人的笑话。一群中国人,相约到某地谈事情或吃饭,一进门总会现在心底里默数座位数与人数。一旦座位数大于人数,必有一番你来我往的推让。为你先坐还是我先坐,你坐在那里还是我坐在那里经过一番持久的推让。还有一种情况便是座位数小于人数,这个时候,大家一定会有默契一般,马上找个位置坐下来,再没了推让的虚套。

林先生所写,未必就是事实,但的确有趣的很。但这种有趣的背后,是君子相的消逝。倘若孔子所说的坚持“席不正,不坐”原则的君子在,即便是在座位数小于人数的情况下,人家也是宁肯不坐,也不会苟且的。

再就是在今天的地铁上,到了高峰时段,地铁还没有停靠稳当,车外的人便瞄准了那个空下来的座位,常常是车门一开,就冲将上去,哪里有什么“席不正”的斯文!

又或者在图书馆里,像孔子一般“敏而好学”人不少,但因为一位难求,只好斜靠在书架上,或者瘫坐在过道里,好不容易有个像样的位置,常常会有个彪悍者霸住它,稳稳的躺在上面扯呼噜。

修养这件事,通常情况下是在资源充裕的情况下,便通过安坐之前的“正席”动作来涵养的。当然了,也是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才开始真正起作用的。资源充裕的情况下,讲求的是先正席,后安坐。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讲究的是宁可不坐,也不坐在不正当的席子上。

当然了,还有一种说法,便是对那个席位的将就了。

孔子所处的时代,据说是天子坐五重坐席,诸侯坐三重,大夫两重。在方位上间就的是南北向安排坐席,以西为上;东西向安排坐席,以南为上。发展到今天,因为空间资源稀缺,屋子都不能保证在正方向上了,便有了正对门为上。门也无法参考时,便讲究背靠墙为上。

其实,说到底就是一句话。饮食行止,都要有所节制,依礼而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乡党第十》09:安坐的必备条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kx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