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这段时间瘦了接近6斤,除了每天步行五六公里去驾校,还因为我改变了饮食结构。
在乡下长大的我深知在有效范围内最便宜的最能填饱肚子的是大米饭,家家都有,一点咸菜就能吃一大碗,关键它还扛饿。记得小时候的一日三餐通常是白米粥、白米饭和面条,一家六口人,肉很少见,青菜也是缺盐少油的,唯一的营养品是自家养的鸭子蹭破的卖不出去的“坏蛋”。在这样的环境中,对饮食最大的需求是肚子不咕咕叫,因此我们家没有一个胖子,都是营养不良的瘦。
工作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还是对米饭有执念,一天不吃就不舒服,仿佛缺少了点什么。K更是如此,他们家是农业大户,顿顿都要靠米饭来支撑体力。可我们如今是脑力劳动者,不需要那么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且,因为前半生单一的饮食结构,我们俩对某些人每天必吃的鸡蛋、牛奶和水果并不太喜欢,有就吃,没有也不会惦念。如此一来,我们的营养也是不均衡的,特别是K,长得胖但体质并不好。
然而慢慢地我也发现,不是只有米饭才能填饱肚子,吃一大块西瓜会饱,吃两个苹果也会饱,再不济两个红薯也是好的。相比于米饭,它们的热量更低,对我而言营养更多元化。米饭会给身体一种安全感,一种“心中有粮,手中不慌”的依赖感。“怕饿”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的内心无意识,我总想吃得饱饱的,绝对远离饥饿,因为别说七八分饱,我几乎是十二分饱。另外,因为小时候的匮乏,我不愿浪费粮食,即便吃撑也不倒掉。
当我尝试减少主食摄入,吃点水果,烤个红薯,我发现肚子也不会饿,足够让我正常地度过一整天。我知道,这是我随着社会进步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的表现,我应该为此感恩。我不会去嘲笑哪些胖胖的农民工,他们选择吃大量米面是体力所需,正如最早吃热干面的是汉口码头上的扛包客。
现在我和K都尽量少吃精粮,从健康而非填饱肚子的角度来看待饮食。谁能想到,有一天我更喜欢吃新鲜的食材,而非从前很着迷的咸鱼腊肉。更重要的是,我不会像原来那样缺乏安全感,会在家里囤积很多零食。对于这个世界,我有了更多的确定感。这让我更加自信和快乐,仿佛一件包裹多年的厚厚的盔甲轰然倒塌,在飞扬的尘土中一片新天地渐渐呈现出来。
2022年8月2日星期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