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销售经理聊天,他说他工作最有动力和干劲的时候是在玫琳凯,因为那个时候有清晰的梦想(目标),而且能够看到有人已经达到那个目标,因此觉得自己的梦想一定可实现。刚进入玫琳凯前几天不进行任何产品培训,就是让大家聊梦想,聊目标,聊想赚多少钱,想拥有什么车 房,想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大家梦想有了,目标清晰,接下来培训和工作,都是在为自己的事业打拼,根本不需要别人来驱动,自己的动力满满。
我问:既然你都体验过一个拥有梦想(清晰的目标),会让人有自发的驱动力,对待工作就像对待事业一样,现在你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你有问过他们每一个人的梦想是什么吗。他说:没有。为什么呢?他说:因为我害怕他们的梦想目标是赚很多钱,是买大房子,是买车,而咱公司目前的薪资情况,主要依靠工资收入,肯定实现不了梦想,我没办法帮助他们实现梦想。他的话让我触动,让我想起自己进入目前公司的一些经历。
作为第一次跳槽、没有跳槽经验的我来说,空降到一个部门做部门负责人,也算应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想的少,一门心思就想如何把团队建设好,团队好了,业绩自然就好。团队建设要想好,就是把人培养好,而我直属下属就是几个主管,他们中有部分是之前在同行做一线的,来到这儿做的主管。通过几天的观察、沟通,发现大家对于管理是新手小白,于是我就从这里入手,算是我的第一个阶段,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
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去挖掘他们的目标,按照自己个人经历来看,既然选择了做主管,就是要走管理道路,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带领和培训,让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里,每个人都能在管理技能上,有一个大幅的提高,我把这个希望明确、多次讲给他们,并且拿出来我所有的资源:时间、精力、历史存储的课件,进行培训学习,我们的培训学习大多是中午午餐休息时间,大家参与热情很高,学习成效也很高,同时又在部门进行每周一次的增值梦想秀,他们的每一个下属也参与到充分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上来,团队迅速进入到一个非常良好的循环状态。
后来,做了十几年人力资源管理的经理给我说:你是我见过的空降最成功的管理者。收到她这样高的评价,也才让我真正去了解空降兵的成功率,网上有看到:空降兵在新公司3个月,通常叫“着陆成功”;超过一年,是“融入成功”;但一年以上,成活率通常不太会超过20%. 看到这个数字,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的团队人员都很好,同时更加,作为管理者,要把下属的成长当成最重要的事儿,而助人成长也是我个人价值观里排名很靠前的一块。
进入公司两年后,我觉得大家能够自主学习了,所以在培训讲授这一块,我放缓了频次,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只作为资源供给,尤其网上资源也越来越多,就会给他们推荐好的书、好的课程、好的文章。我觉得他们肯定会看会学,学了肯定会用。很快就被打脸了,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当他们带着问题来找我,而解决办法都已经在之前发过的课程或者资源里,我问:看过那个在线课程吗?答:看过。里面的内容还记得吗?不记得了。。。几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之后,我困惑了好几天,也琢磨了好几天,也一对一的找他们聊了无数次,最终发现问题不在他们身上,而在于我们大家都会有的一种状态:“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如何解决呢?我找到的答案是:学以致用。具体又分:把我单向的知识技能灌输变为大家共同建构,采取一定的策略促使他们行动。这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也是目前的阶段:帮助理解、促使行动、已达到学以致用。举个例子,在培训如何开会时,会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大家共同把方法步骤共建出来,然后制作工具让大家掌握这个方法只需要按照工具走即可--简洁高效,最后用行动计划表和奖励机制促使他们在工作中行动;再比如读书或者学习课程,让他们写学习感悟,一部分人不会写,那就给个写作套路,见写读书/学习感悟的套路 - 简书,这样大家觉得这事儿不复杂,就愿意去写,写就是又复习理解一遍,还要写自己的行动计划。
上面的工作经历,看似离题万里,其实我想说,即使我是老板,掌握着升职加薪的权力,也要看对方带来的价值,值得付出多少薪水。几年前的数据报告表明,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而我们人一般工作要30年,即使是做老板,也是在工作,也就是平均每个人一生,要换10份左右工作,而我的目标是,每一个进入我们团队的人,无论你打算在我们团队工作1年,2年,还是3年 5年,我都希望你在离开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值钱,更有能力去接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想做一个能够点燃他人梦想(目标)、激发他人欲望、训练他人技能、辅导他人成长的人。
HIi,感谢您认真完整阅读我的文章,如果还需要进一步交流,可扫描识别下方图片,进入我的个人名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