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系统说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做了一些补充。今天就拿《复盘》这本书练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跟着一块。
检视阅读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快速浏览封皮、目录、序言和尾,建立一种整体的认知;
第二个阶段:通读整本书,即带着“这本书整体来说到底在谈什么?”,“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四个问题去将主要内容过一遍;
第三个阶段:输出思维导图,将二级标题和下面的内容概括出来,做成思维导图,让自己对整本书的框架有个清晰的认识,帮助我们建立一本书的知识体系;
第四个阶段:带着自己遇到的特殊问题或者说要解决的特殊问题,再次有目标地阅读,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个阶段
检视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搞清楚“作者通过这本书到底在向我们传达什么意思”。
首先看封皮。书的正标题是复盘,副标题是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最上方有这么一句话“柳传志向每个人推荐的做事方法,助你把事情琢磨透,做成功“。后封皮是四位牛人(柳传志、蒋锡培、孙陶然和周鸿祎)使用复盘的感受与推荐语。
其次看目录。全书总共九章,我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引言、第一章、第二章内容是什么是复盘,为什么复盘;第二部分从第三章至第七章,讲的是复盘这门技术;第三部分包括最后两章,是对复盘的检验以及具体应用。
再次看序言。孙陶然做的序言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复盘的重要性,原话为“如果说今天我有所成就的话,一半源于天资,一半源于复盘”。在自序中作者借经营食堂档口的案例说明了复盘可以让我们避开自己的思维盲区从而获得提升,再次向我们强调复盘的作用。
经过简单浏览,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本书是在讲一种叫做复盘的方法或者叫做技术,当今社会很多牛人都在用,很多大公司团队也在用,想要自我提升,这貌似是一种不可回避的方式。说白了,作者是在向我们传递一种“琢磨人,琢磨事”的方法。
第二个阶段
由于这本书结构清晰,内容较为简单,通读每个章节,基本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这本书整体来说到底在谈什么?
整本书都在介绍联想集团中柳传志引入的一种称为复盘的学习方式:做一件事情,失败或者成功,重新演练一遍。大到战略,小到具体问题,原来目标是什么,当时怎么做,边界条件是什么,回过头做完了看,做的正确不正确,边界条件是否有变化,要重新演练一遍。这是柳传志认为的提高自己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在我来看,作者细说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复盘的内容有哪些;第二,复盘的步骤有几个。
讲述复盘内容时,结合有关案例,从现在的情况如何,当初是怎么决定的,再次审视思考的前提等三个因素详细说了进行复盘时要考虑的方面。接着,从回顾目标、结果对比、叙述过程、自我剖析、众人设问、总结规律、案例佐证、复盘归档等八个方面,结合若干案例说明了复盘需要的步骤。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以我目前的认知来看,这本书说的部分有道理,某些案例太过生硬,但由于是介绍很多牛人都推崇的一种思维方法,所以还是值得我们花些时间读一读的。
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在买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了这是一本畅销书,所以我看完这本书就只想get到一点,那就是总结出自己的复盘的套路,能够在生活中使用的简化的或者完整的复盘套路。
第三个阶段
为什么要把建立思维导图放在第三个阶段呢?经过了上面的通读,对于有些结构不怎么明朗的作品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基本框架,这时候要趁热打铁,将这个框架以图(思维导图或者手绘)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加深我们对这个领域知识的印象。
复盘导图.png其实,在我看来,完成这个阶段最大的价值在于,形成我们对某个领域知识的脉络图,尤其是当我们通读某个领域的经典书籍时,这个作用尤为明显。一旦形成了脉络图,当再去读该领域中其他书籍时,因为有了知识地图,很可能会加速我们的理解。
第四个阶段
我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得出自己的复盘套路。
- 描述期待结果;
- 描述实际结果,并分析差异(不足和亮点);
- 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 总结经验教训;
- 剖析当初做决定时的假设,明确下一步行动。
往期热门文章:
- 《不去掌握方法,你努力的天花板,可能永远是别人的脚底板 | 如何阅读一本书(1)》
-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从一开始就决定了 | 2017半年目标制定工作坊(钻石行动)之感受》
- 《如何对“心理表征”建立心理表征》
- 《听我提到这两点,你是不是瞬间就不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