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阅读资料之一:
曾经不少朋友或来访者问起“积极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如何学习?”我并没有系统阅读或者整理过这方面的资料,所以不敢对此有什么言论。
前些天,通过西西弗斯推石头的故事以及安徒生的童话《老头子做的事总是对的》,我忽然有所悟——以良好的心态接纳生活中的一切,把人生中诸多无奈的活动看作是一场游戏,选择以积极快乐的心态开启生活中的每一天——我想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吧。
我分享给对积极心理学颇有研究的学长千树(方志刚),“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积极心理学?”学长说:“你写的话题比心理学更深沉,应当是哲学。相比起来,积极心理学是形而下的。”
学长千树分享了他的感悟:无用无望的劳动比完全不许劳动还是要幸福。劳动聚焦当下的过程,而希望是关注未来的结果。然而,“当幸福的召唤太过急切,有时忧伤也会在人的心中油然升起。”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反之亦然。昆德拉在《笑忘录》中还说:“坦克是易朽的,而梨子是永恒的。”也就是说,轻的就是重的,重的就是轻的。我的方法是保持距离。加缪在《西西弗神话》的扉页引用品达的诗:“吾魂兮无求乎永生,竭尽兮人事之所能。”而最后一句是:”应当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西西弗竭尽了所能,所以是幸福的荒诞英雄。我们据此揣测一下大文豪苏轼,他“以为知命者(荒诞),必尽人事(反抗),然后理足而无憾(幸福)”,所以也是幸福的荒诞英雄。
积极心理学内容庞杂,许多内容来自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其边界模糊。我的观点是很多经典书籍——例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著作,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以及诗词中很多名篇都可以算是学习积极心理学的资源。
最近认识了张庆和老师,蓦然发现原来他的诸多文字其实就是通俗易懂、文笔优美的积极心理学的阅读资源。本期分享张老师的一篇文章《峭壁上那棵酸枣树》。
峭壁上,那棵酸枣树
文/张庆和
是为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那悬崖?是为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历史感怀着你,岁月铭记着你。
那一天,你确真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那只雄鹰,像划破静寂的那颗流星。
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下来了,长大起来了,一直长成了一簇令人刮目相看的风景。
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一棵摇曳在我记忆里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一棵在夹缝中生存,在磨难中挣扎,在逆境中巍峨的酸枣树。
那是一棵怎样的树呵!
它高不足尺,阔不盈怀;干细枝弱,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风摧它,雨抽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中的所有强者,几乎都在歧视它,虐待它。仿佛只有立刻把它从这世界上除掉才肯罢休。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它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它像一位忠诚的使者,及时报告着八方信息;它是一面飘扬的旗帜,召唤着,引导着,冲锋着,战斗着,率领着大山里所有的草草木木们,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它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地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甩脸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而酸枣树,却默默地兀立着,不鄙己位卑,不薄己弱小,不惧己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了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妒忌,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招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似乎是它的天职。
那是我亲眼看见的: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是的,只有一粒,而且小的几乎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云霓。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当初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还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了!
转眼远离故乡三十年,我再没有见到过那棵酸枣树。不过我想,眼下风光正好,它生长得一定会很茁壮,很茂盛,一定是干粗枝旺,叶郁果丰。长成了一个典型的男子汉形象,再也没有谁歧视它,再也没有谁欺辱它了。并且有很多小鸟常去它那里做客,和它一起歌唱。那歌声清韵悠扬,荡漾山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