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社会长大的人,若热衷于系统思考,很可能会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可能会假定,通过系统分析,可以认清系统中的相互联系以及复杂纠葛,借助计算机的威力,最后找到预测和控制系统的钥匙。不幸的是,这是错误的观念,其根源在于工业时代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即相信存在一把预测和控制的钥匙。
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或多或少都天真地认为,通过学习,就可以练就一双洞察复杂世界的“慧眼”。大家都为此而着迷,努力钻研,如同许多前人所做的一样。但是,我们高估了自己的发现。这么做并不是想存心欺骗他人,只是表达了个人的意愿或期望。对我们来说,系统思考不仅是微妙、复杂的“头脑体操”,更是为了让系统高效地运作。
就像一位即将开始印度探秘之旅的探险者却误打误撞闯进了西半球一样,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东西,但它们根本就不是我们自认为的那样。系统思考与我们过去习以为常的观察、分析、认知世界的方式是迥然不同的。后来,随着对系统思考的理解日渐深入,我们慢慢发现,系统思考的价值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还要大,只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
我们认识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理解了如何修补一个系统和实际动手去修补它,完全是两码事。之前,我们曾就“实施”这一话题进行过很多次热烈的讨论,当时,我们的真实想法只不过是“如何让管理者、市长和相关机构的负责人接受我们的建议”。而实际情况是,就连我们自己也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我们理解了上瘾的结构,也多次给别人讲解,但我们自己却不能一天不喝咖啡;我们都知道目标侵蚀的动态特性,但我们自己的慢跑又能坚持多久呢?我们一再警告别人不要陷入竞争升级和转嫁负担的陷阱,但我们在对待自己的家人时却又一再犯类似错误。
我们认识到的第二个问题是,系统洞察力会让你产生更多的问题。虽然对系统的洞察力让我们理解了很多之前所不曾理解的事情,但它们不能帮我们理解所有的事情。事实上,你所理解的事情越多,新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就像人类所发明的其他透镜一样,系统思考也能让我们透视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发现很多神奇的事物,在过去这些可能都是一些难以理解的奇迹,但同时它也能让我们发现很多新的奇迹。借助这一项新工具,我们能够揭开很多根植于人类思维、心灵深处的神秘事物,更好地理解系统如何运作。
本书所研究的特别之处,并不在于我们的答案,甚至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系统思考工具本身,它发端于工程学和数学,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受机械论思维模式的影响,追求对系统的预测和控制,这让它的实践者会面临人类最深刻的未解之谜。我坚信,即使对于最坚定的技术统治论者,系统思考也会让我们发现,要想应对这个充满各种复杂系统的世界,需要的不只是技术统治。
自组织、非线性、反馈系统从本质上是不可预测和被控制的,因此,我们只能以最为一般的方式去理解它们。想要准确地预见未来并完美地提前做好准备,是不现实的;想要让复杂的系统只做符合我们期望的事情,也是不现实的。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也只能是暂时地实现。我们永远无法完整地理解这个世界,无法像还原论者所期望的那样彻底解构这个世界。科学本身,从量子理论到模糊数学,都会引导我们走入无法回避的不确定性之中。只要不是最为琐碎、具体的目标,我们就无法将其优化;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到底要优化什么;我们也不能跟踪每一件事情的发展、变化。
然而,只要我们认识到并愿意放弃控制的错觉,稍加等待,系统思考就能得出另外一种结论,如此鲜明耀眼,那就是:我们可以有很大的作为空间,但要换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我们不能让风起云涌、变化万千的大千世界变得四平八稳、毫无意外,一切尽在掌握,但我们可以预料到各种意外,从中学习,甚至能从中获益;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系统之上,但我们可以聆听系统的声音,听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并发现如何顺应系统的特性,使我们的价值观更好地与之匹配,从而创造出另外一些更好的事情来,而这都是无法只靠我们的意志来实现的。
我们无法控制系统,或将其搞清楚,但我们可以与系统共舞!
摘取自 邱昭良博士翻译的德内拉·梅多斯的《系统之美》,也是第二遍读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