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诗中国当代诗人中国经典古诗词
因妨男女之嫌露宿荒野,被蚊子叮咬露筋而死的贞女在哪里?——闲读《

因妨男女之嫌露宿荒野,被蚊子叮咬露筋而死的贞女在哪里?——闲读《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0-08-22 19:05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七·二九】

    七夕,牛郎、织女双星渡河。此不过“月桂”、“日乌”、“乘槎”、“化蝶”之类,妄言妄听,作点缀词章用耳。近见蒋苕生作诗,力辨其诬,殊觉无谓。尝调之云:“譬如赞美人‘秀色可餐’,君必争‘人肉吃不得’,算不得聪明也。”高邮露筋祠,说部书有四解:或云:“鹿筋,梁地名也;有鹿为蚊所啮,露筋而死,故名。”或云;“路金者,人名也;五代时将军,战死于此,故名。”或云:“有远商二人,分金于此,一人忿争不已,一人悉以赠之,其人大惭,置金路上而去。后人义之,以其金为之立祠,故名路金,讹为露泾。”所云“姑嫂避蚊者”,乃俗传一说耳。近见云松观察诗,极褒贞女之贞,而痛贬失节之妇:笨与苕生同。不如孙豹人有句云:“黄昏仍独自,白鸟近如何?”李少鹤有句云:“湖上天仍暮,门前草自春。”与阮亭“门外野风开白莲”之句,同为高雅。

    月桂,神话传说中的月中桂树。亦借指月亮。南朝梁元帝《刻漏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晖。

    日乌,意思是指太阳,古代传说日中的三足乌。唐·方干《感时》诗之二:“日乌往返无休息,朝出扶桑暮却回。”

    乘槎,亦作“乘楂”。乘坐竹﹑木筏。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载: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尽夜。去十余月,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为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云:‘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宋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后用以比喻奉使。

    化蝶,指晋代形成的,主要流传于宁波、上虞、杭州、宜兴、济宁、汝南等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传说。在晚唐时期张读《宣室志》一书中有较详细记载。

    蒋士铨,(1725年12月—1785年4月),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江西铅(yán)山人,祖籍浙江长兴。清代戏曲家、文学家。袁枚朋友。

    露筋祠,俗称仙女庙,故址在今江苏省高邮县城南三十里,附近有贞女墓。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言原是驿站,尝有醉汉卧其处。一夕白鸟啄食其肉,醉汉血滴露筋而死。俗遂称其地为“露筋”。宋米芾《露筋庙碑》载:有女子夜行至此,因妨男女之嫌,而不求宿附近人家,宁居郊野,被蚊食尽皮肉,露筋而死。后人为表彰此女贞节,遂立祠以祀。今已毁。

    说部书,指明代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说部》。

    云松,(资料缺)

    孙枝蔚,(1620年-1687年),亦叫孙八,字溉堂、叔发,号豹人,陕西三原人,清初著名诗人。著有《溉堂前集》九卷,《溉堂续集》六卷,《溉堂后集》六卷,及诗余二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李少鹤,(1746年-1799年),原名宪乔,字子乔,清初官员,高密人。乾隆四十一年( 1776年)举人。出任广西岑溪县令,后迁广西归顺州(今靖西)知州。以诗闻名,学李白、韩愈等唐代诸家。著有《少鹤诗文集》、《少鹤内集》10卷,《鹤再南飞》、《龙城集》等。

    王士祯,(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初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闲言碎语】

    “露筋晓月”是著名的古“秦邮八景”之一。可惜,现在已经无从寻觅。露筋祠已经无存,只留露筋村名。

    关于高邮露筋祠来历,说法颇多,争议也颇多。袁枚在本条诗话中引明代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说部》,给了四种说法。说得很简单,我们转引略微详细一点的。

    一曰“鹿筋”。“鹿筋,梁地名也;有鹿为蚊所啮,露筋而死,故名。”唐段成式志怪笔记《酉阳杂俎》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云露筋祠本名鹿筋梁。相传有鹿至此,一夕为白鸟所啄食,至晓见筋,故名。依这一说法,则为蚊虫或鸟啄食、吮吸而露筋者非为人而是一只鹿。

    二曰“路金”。“路金者,人名也;五代时将军,战死于此,故名。”路金成了一位战死于此的将军。

    三曰依然是“路金”。“有远商二人,分金于此,一人忿争不已,一人悉以赠之,其人大惭。置金路上而去。后人义之,以其金为之立祠,故名路金,讹为露泾。”路金乃为置金于路之意,露泾则为同音讹传。

    四曰“露筋”。即俗传的“姑嫂避蚊”之说,这是一个最通行的版本。《高邮州志》载:唐时有一女子﹐不详其姓氏籍贯﹐或曰郑荷花﹐又曰萧氏﹐又曰金节娥。盛夏一日,与嫂子一同赶路。天黑了,只得在草丛中露宿。夜里蚊虫肆虐,嫂子实在受不了,到一个单身农户家投宿。姑子为避嫌疑﹐坚决不去。夜里蚊虫肆虐,至天明,姑子身上血被吮吸殆尽而死,身上的每一根筋都像蚯蚓般地暴起。人们为颂扬她的贞节,在她死去的地方兴建了露筋祠,俗称仙女庙,称她为露筋女、露筋娘娘。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大致相同:“露筋祠去高邮三十里。旧传有女子夜过此,天阴蚊盛,有耕夫田舍在焉。其嫂止宿。姑曰:‘吾宁死不失节。’遂以蚊死,其筋见焉。”由于第四种说法最符合封建社会倡导之忠孝节义的礼教主旋律,所以流传最广,也为官方认可与推崇。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曾经手书“露筋碑”。碑文有“神姓萧,名荷花”句,表明他也认可“姑嫂避蚊”之说。历代文人雅士经过此地,常常去露筋庙凭吊,留下诗词墨迹。如北宋欧阳修瞻仰露筋祠后,写了一首《憎蚊诗》,有“伤哉露筋女,万劫仇不复”的诗句。

    袁枚本条诗话的意思是说,作诗的时候,使用典故、创说,都是篇章之点缀,不必过分认真考究其真实虚假,是否合乎常理。袁枚天性风流潇洒,对程朱理学一套素来鄙弃,对高邮露筋祠“姑嫂避蚊”自然更称其是“俗传一说”。所以他对赵翼信以为真并作诗褒姑贬嫂很不以为然,认为其与蒋士铨愚笨相同。他认为,这样弄假成真费劲费力地去颂扬姑子守贞致死,远不如与孙枝蔚、李少鹤、王士禛一样,抛开俗传野说,直接咏诵露筋祠风光更加高雅。

    尽管“姑嫂避蚊”之说广为传播,但小姑子直接被蚊子叮咬而死的死法前所未闻,许多人心存疑问。乾隆皇帝南巡,曾两过露筋祠。第一次是在乾隆二十二年,作《露筋祠》诗一首:“蚋嘬何能致命亡,扑彖露处亦何妨。讹传自是因彰善,实录芳踪惜失唐。”从小在皇宫长大的乾隆也看出了蚋嘬致命是讹传,但乾隆并没有去较真,而是看到了“彰善”的社会功能,所以对以讹传讹没有横加指责,而是听之任之。从乾隆的行为我们可以推知,现实生活中有些说法,甚至有些做法存在着不合理的反科学性,但是,只要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其专制统治,统治者都是默许,甚或是鼓励其存在的。有许多老百姓在面对官府的不合理做法时,总是善意地推想皇帝不知道这些不合理的事情,只恨贪官,企盼明君,实在是低估了皇帝们的智商。这样的老百姓总被奴役而自甘被皇帝奴役也就不是啥意外的事情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妨男女之嫌露宿荒野,被蚊子叮咬露筋而死的贞女在哪里?——闲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zv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