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四三零——性价比最高的教育、学习法》书稿婚姻育儿
育儿三境界,你到了哪儿?(书稿:方法篇)

育儿三境界,你到了哪儿?(书稿:方法篇)

作者: 林红非常道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16:02 被阅读272次

    如果你生活在海边,需选一个安全员密切关注海洋风险,以下三人你会选谁?

    一、只会看海平面安危;

    二、不仅会看海面还会看海中暗流走向;

    三、不仅会看海面海中而且会观察海底,火山若有喷发征兆,他会第一时间知道。

    我想,谁都不犹豫,马上会选三。

    育儿过程,为人父母很多时候也如安全员,时时勤勉地监管着孩子身上各种问题现象——法律规定父母对孩子有监护权,若不好好使用,浪费事小失职却是大事,内对不起自家娃外对不住父老乡亲。

    那么,为人父母的你,现在,可以担当哪一层面的安全员?

    如果您经常用类似下面的语言来描述孩子问题,那么就在第一层面。

    “我的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我的孩子玩起来疯得要命,学习时却静不下心来”、“他动不动顶嘴,气死我了”、“她太胆小了,一碰到困难就哭”……

    这些只是海面上的波浪,只要有一定视力,人人都能看到。放眼望去,我国绝大多数父母都停留在这一层。

    恭禧第一层面的父母,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为后面,每深入一层都会让你感受到育儿天地的宽广无比。

    下面我们用具体例子来分析。

    例:孩子作业时心静不下来,老要催着管着才能勉强完成。

    第一层面看到表象:

    他东张西望,还老偷着玩,作业准确率低。

    第二层面关注情绪:

    孩子作业时内心什么感受?什么情绪左右了他的注意力?

    第三层面重视人格:

    那里发生了什么?是不是最近孩子冒险型长了,要把从小欠缺的肢体运动补回来但却没有时间?是不是被老师批评了,感情型受伤心里不舒服?是不是现实型性格太弱,根本就管不住自己?

    (注:人格理论有很多,本书使用的是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整合出来的新四型人格理论。参看新四型人格相关章节。)

    (人格层面看问题最深但也最根本,若学会了如此观察,势必洞若观火。我们可以将一个生命想象成一棵硕大的植物,它从海底往上长到了海面,像花朵一样绽开了它的枝丫,虽繁茂但受视力制约,人们往往只见局部难见全貌。若潜入海底,就能见到它的根虽有些分叉却聚合得非常紧密,一眼望去全貌便清晰呈现。

    人格层面看问题就是从根部开始观察。)

    不同层面看问题便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同时亲子关系也大不同。

    第一层面:

    直接改变现象纠正做法。用批评、讲道理、奖励刺激、时间管理、打、骂等。

    亲子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亲子双方尤如警察与小偷、猫与老鼠、赶车人与马,工厂主与工人。

    第二层面:

    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参见情商沟通三步法)。

    亲子之间是平等与尊重的关系,双方尤如同龄朋友也如望年交,有时共同叹息有时相互切磋更有时相互激励。这个阶段的父母,对孩子包容度大共情能力强,但引领能力不够。可以与孩子为朋友,但难以为师长。

    第三层面:

    先用第二层面方法抚平情绪解决问题,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机会继续做孩子人格的生长与发育。如果冒险型生发缺乏释放时间,就要设法安排让孩子运动和自我探索;如果感情型纠缠不清,要先觉察父母日常与孩子情感交流方式并加以改变;若现实型弱,就要从生活小事开始,敢于让孩子试错,一点点耐心培养。

    这一层面的亲子关系与第二层面相似,但父母看问题更深远,做事更有谋略,心胸更宽,气场更沉稳,不仅如朋友还是个孩子发自内心认可的师长。这个阶段,父母不仅能包容孩子,且引领的能力也很强。

    不同层面不同解决办法,预后当然也大不同。

    第一层面解决问题:

    孩子小或自主意识弱的时候会有些效果,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反抗能力日益强大,亲子间拉锯战白日化,效果就会越来越差。如今,孩子不去上学、离家出走等极端现象已日益小年龄化,亲子之间的对抗提前到来,孩子的自残、自杀行为也屡有所闻。这些家庭中,家长解决问题基本就停留在第一层面。

    第二层面解决问题:

    家长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同理、接纳,和他们平等、平和地对话,让父母成为孩子的精神摇篮,润物细无声滋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学会思考自己人生,学习和生活中很多问题也就不解自解,孩子的生命就会变得更有弹性。

    第三层面解决问题:

    除了跟第二层面一样,家长做好释放、转化孩子情绪解决当下问题外,还会从人格层面考虑问题原因。以上面那个“孩子作业不专心”为例,若因孩子冒险型性格滞后发育,就要尽可能利用空余时间创造条件让其补上。若孩子感情型受伤,除了为孩子疗伤,还要考虑抗挫折能力是否低于同龄人,日常与孩子相处中是否忽略或过度呵护了孩子?若是因为孩子性格中现实型成分过弱,缺乏计划缺乏务实等能力,还得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培养,以适应中国教育日后更为严苛的要求。

    显然,父母若能拥有第三只“眼睛”,看到孩子人格层面的问题和趋势,对孩子终身发展更为有利。

    如今,用片面的“爱和自由”养育大的孩子,衔接中国高压力的学校教育,若家长只能看懂第一层面问题,绝大多数家庭迟早要沦为孩子作业的战场,整日里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更为严重的就是鱼死网破,两败俱伤。

    案例分析:

    初三男生小毕,头发超过学校规定长度,老师带他去理发。也许理发师是个新手(老师对小毕父母言),头发理得过短。小毕因此不去读书。在家呆了十多天后,11月2日下午2点左右,他从西安双桥国际社区2号楼的32层楼顶跳下,当场死亡。据家属介绍,孩子生前学习成绩优良,剃“光”头前一个月还考了全班前9名。出事前,孩子还一直在自学日语。

    事发后,家长说是老师理发给逼死的,校方却有小毕给同学发的微信为证:“转告他们,是我爸逼的,我跟这个世界观念不同,活不下去!”

    此案非他杀,谁逼死显然不重要,倒是一条鲜活生命突然消亡让人唏嘘。借此血案,我们是否该思考,若能从头再来,家长和老师从哪个层面看问题,可以防止悲剧发生。

    以育儿三境界理论衡量,显然,小毕家长和他的老师都只停留在第一层面,他们描述和处理的都是孩子问题表象。

    小毕嫌头发太短不去上学,老师让家长“多鼓励娃,希望以此言志”。老师去家访时对孩子说“如果你回来上学我欢迎你,全班同学都欢迎你,座位还给你在那留着,如果不来,你就要办理退学手续。”

    小毕父母在孩子情绪十分低落不愿去学校期间始终对孩子讲,老师是为你好,还想方设法劝说孩子去上学。小毕跳楼头天晚上,父亲让孩子第二天和他一起去学校办理休学手续,目的是想让孩子敢于出门敢于见人。

    至始至终,家长和老师对小毕的情绪都没做过探索、对接和处理。

    劝说、讲道理、指出后果……第一层面看问题,也就只能用这些方法。

    虽然报道中并没详细写,小毕在家的十天里父母是否对他有过指责,但第一层面看问题的依据就是“是非对错”,而这些恰恰就是满满的指责:“都初三的人了,大家都争分夺秒,你倒好,为了头发短竟然不去读书!迈出去上学不就好了,又不会因此身上少块肉!这也太任性了!”

    可以推理,家长和老师内心必然会对小毕有着如上的指责和抱怨。这些并非有错,第一层面准则就是如此,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当面不指责抱怨已是上等态度了。

    这个层面的人际关系就是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反控制,稍不注意就会激化。矛盾激化有两种表达形式,一是破坏外部,二是斗向内部。最后,小毕选择了第二种,硬生生让自己魂断高楼。

    一个人从愤怒、委屈到高楼一跃而下的情绪,很多时候并非一蹴而就。

    其实,小毕的情绪走向,在整个事件中是非常明显的。

    22日,母亲说晚上她到家见孩子头发很短,有情绪说不去上学,“我就劝他,头发理了,还能长出来。但是学业荒废了,就没办法了。”但小毕依旧表现出愤懑,并坚称,不去上学。当晚11时左右父亲到家,回应孩子:“初三了,学习紧张。怎么能不去?”

    23日一早,到了上学时间,仍不见孩子起床。父母一番说服,仍未见效,“死活不去。”当天下午6时30分,孩子在QQ空间中称,“让我去上学?除非姓林的拿命来见。”

    24日一早,父母叫醒孩子劝其上学。小毕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然后摔门出去。他用衣服帽子把头包着,口罩把脸捂着只露出眼睛,徒步40公里,从西安到潼关要去外公家,当日深夜小毕打来电话求助,父母冒雨去接。

    后来几天,毕父打电话请来了孩子的外公和姑姑陪孩子,“也让他们说服孩子上学。”

    10月25日始,小毕终日不出门,每天睡觉、看电视,或者和外公聊聊天。

    10月29日,班主任林老师前来家访。她让毕母回避。据从林老师处了解,那次家访中,小毕透露,自己本就不想上学,离家出走系被父亲所逼。

    11月1日晚,父让儿子第二天一起去学校办理休学手续,孩子拒绝。

    11月2日下午,住在26楼的小毕,从32楼楼顶跃下……

    从10月22日到11月2日这12天时间里,有无数次机会、无数个人可以看到小毕内心满满的压抑和愤怒,因为这些早已将小毕全身细胞堵得满满且在不断不断溢出。也有无处次机会,可以帮助小毕疏通压抑堵塞的情绪,让他的生命重新起航。

    遗憾的是,没有,因为他身边没有一个人拥有第二第三层面的育儿境界。他们只是细数着海上有多少个波浪细看着每个波浪什么形状,却没有人潜入海中去看看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在耐心劝说着小毕让他早日读书;都去告诉他,头发事小学习事大。

    “孩子不上学,他爸妈着急,施加点压力,也正常。毕竟,成绩好,又到了初三。”小毕外公事后说。可见,小毕在家的十二天里,那些让他觉得世界快要毁灭的情绪只能憋在自己心里无处安放,而自己又没有能量转化。终于,十二天后,气球爆炸了,向内,炸死了自己。一了百了,想来也是一个不敢向外爆炸的气球它的最后归宿吧!换个强能量的孩子,气球向外爆炸,出现弑师杀父母结果,也是必然之中。

    事后,小毕父亲懊悔地说,“这些天,如果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别去上学了,咱就等头发长了再去。那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为何当时没人想到?为何非要等孩子灰飞烟灭才能悟到?难道是父母狠心?难道是老师绝情?答案当然是否定,没有去做挽救孩子生命的所有人都没错,因为大家受“视力”限制,看不懂第二、三层面情况。

    无知者无罪,只是这个家庭永远失去了爱子,这个孩子永远失去了生命,负责任的老师心灵深处永远蒙上了职业阴影……

    且不去讨论小毕是否过于玻璃心,青春期孩子,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正处在混沌时期,碰上个挫折来几天要死要活的心理错乱也属正常。加上中国教育以分数为本忽略孩子内心的习惯性做法,很容易让孩子在情绪低潮时联想到生命的无助无力。

    我带着的初中学生,他们在自己设问抽卡牌解答的心理游戏中,很多人都提出:我为谁而学习?人为什么要活着?我的大限是多少?我今后的人生会怎样?

    停留在育儿第一层面的人,怎么也看不懂,孩子们小小年纪,平日里嘻嘻哈哈淘气一片,而心底深处却有着对生命如此深刻的探求。即便是将这些呈现给父母看,很多也是一脸懵懂:这有什么好想的?眼前学习不关注,想这些莫名其妙事干嘛!

    但是孩子无小事,情绪无对错,这些被压抑的探索欲求,一旦学习生活受挫,就会被点燃喷发。它们和小毕这种本来就是头发养养长再上学的小事混在一起,全身心乱窜。犹如暴乱分子,一路走一路呐喊砸店燃车,队伍不断壮大暴乱不断升级,直至引来灭顶之灾。

    小毕坠亡前12小时,给同班好友连发多条短信,其中一条,“ 我跟这个世界观念不同,活不下去。”由于种种原因,好友看到这些绝命短信时,小毕早已一命归西。

    事发后,小毕的遗物被家人翻了数遍。他们想看看,孩子是否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但很遗憾,毫无发现。

    书堆中,有个笔记本,只写了一页,是歌手华晨宇演唱的《齐天》的歌词:

    ……

    问一句生死因果

    生我又是为何

    既带我来如何不解我惑

    看到这里,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会为之动容。

    当我们看到孩子表面努力学习低头认真作业时,他们却在思索人生意义何在;当我们看到孩子听话点头,他们却在深深困惑,为何将我带来却又不将我理解……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显然第一层境界最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目光中只有孤零零外显的山水身影,并无广袤深邃的内涵外联。

    第二层渐入佳境,山水已不是常人眼里样貌,在山的背后水的背后隐约攀附着很多其它。

    第三层境界最高,虽然见山依然是山见水依然是水,但那已是一眼望穿古往今来满眼装着内外西东,立体而非扁平,全面而非局部,运动而非静止的山山水水了。

    育儿三境界也似参禅。

    当我们在第一境界时只会看孩子表象,问题永远是问题,困难一直是困难。老问题解决新问题起来,家庭中经常是对抗战、游击战、隐蔽战。

    当我们到达第二境界时,与孩子情绪交流逐渐通畅,看懂了下面还能轻松解决了上面,亲子互动犹如友谊赛。

    当我们到达第三境界时,我们和孩子就是在太极世界里一起舞动的介质,父母只是孩子托生人间的一扇门窗一个通道。红尘来呀来去呀去,一切都不停运转,任何人只是其中一粒尘埃一个匆匆过客。人生便顿入佳境,海蓝时见鲸,林深时见鹿。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作为父母,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育儿境界,也需要有如此的三种精神境遇。

    开始改变最难,孩子的任性抵抗和中国高压的学习环境,缠得为父为母身心不宁。加之家长本身从原生家庭和自我探索中带来的各种痛各种惑,时时感觉茫茫人生路,东撞西奔抬眼不见去路。此第一境也。

    接着,到处学习到处请教,一点点改变自己,可顽猴却桀骜不驯有时消停有时却更加乖戾。很多时候,父母身心憔悴,好像人生突然陷入绝境。此第二境也。

    最后,突然有一天或某个事件触发,多年探索变成明灯瞬间照亮,苦苦探求的宝物就在眼前。蓦然回首,原来路不远也不太难,只是原本具有的视力穿不透看不清。此第三境界也。

    路漫漫兮其修远,但当别的路无法走通时,这修远之路却是唯一的确定的,通过它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所以,为了孩子,其实也是为了我们自己,不断提升育儿境界吧!

    和孩子一起成长吧!登上第三境界时,幸福就会像空气一样包围着你。


    育儿无小事,三境界解决大同题。若您认同观点喜欢文章,请麻烦动用宝贵手指点一下红心。留下能量,传递于我,继续为文,服务大家。

    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育儿三境界,你到了哪儿?(书稿:方法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bp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