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然而现实中,问及孩子的兴趣,不仅家长讲不出,孩子自己也很难说出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回到学习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拿最近的报考志愿来说,问及意向高中,很多孩子都是一脸迷茫。
“能考上哪儿去哪儿。”
“我也不知道该报哪个(高中)。”
“我爸(妈)说……”
……
中考时不了解自己想读的高中,高考时不清楚自己要选的专业,就业时甚至也不清楚自己是否喜欢即将从事的职业……
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不知上进,而是孩子没有上进的原动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把兴趣看成孩子学习的原动力,他说,“除非一个对象或一个观念里面有了兴趣,否则便没有鼓励人去做的原动力。”
兴趣爱好是孩子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渴望与积极性,才能有自觉学习和坚持不懈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孩子才能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可能有家长要说,我家这孩子从小就这样,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但是作为家长又是否认真地观察过孩子,又是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孩子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10天塑造孩子专注力》中关于孩子的兴趣,有这样几点建议,很值得借鉴:
当父母对孩子发出的是“我能行”的正面信息时,孩子也就会慢慢建立起“行”的意识;当父母对孩子发出的是“我不行”的负面信息时,孩子也会真的认为自己“不行”。每个孩子潜能的发挥离不开与父母或老师的赏识,投以欣赏的眼光,兴趣才有可能转化为孩子成长的原动力。
1、欣赏孩子在学的东西。
2、父母的欣赏要大声地夸奖出来。
永远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
3、父母的赏识要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故意装出来的。
4、用另一种他感兴趣的事物来代替那些无益的“精神寄托”。
根据孩子的特点,用正向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在别的事情上得到满足,比如可以用另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来代替手机和游戏。
5、帮孩子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有人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苦役。关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家长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可以对孩子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比如学好语文学科,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孩子只有意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去学。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孩子明白为什么而学习。
(2)用目标激发兴趣。
目标smart原则,无需赘述。
(3)用成功激励兴趣。
书中说,知识竞赛之所以使人趋之若鹜,并不是它的奖励让人眼红,而是人们愿意得到一种肯定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喜悦,这种情况就是“成功激励兴趣”的典型例子。
又如网络游戏之所以那么吸引孩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即时反馈。孩子能立即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所以多孩子多鼓励,多肯定,多体验成功的乐趣,准没错。
(4)用意志强化兴趣。
人总是有惰性,关键时刻要养成用意志强迫自己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懒惰,接纳学习中的单调,也能感受特有的高级的快乐。
当然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多听听孩子的选择,切莫把兴趣变负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