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研究▪性▪学习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 《学会提问》

读书笔记 | 《学会提问》

作者: Louiscard | 来源:发表于2016-05-13 00:46 被阅读3097次

    第一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

    如果不管读到什么都一股脑的接受,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你就会把别人的观点当做自己的观点,是他人所是,非他人所非。

    所谓批判性地聆听和阅读,即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进行系统的评判,这需要一整套的技能和态度。

    1. 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意识
    2. 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3. 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两种思维方式

    01 海绵式思维

    • 吸收得越多,体会得越多,为进一步深入思考打下基础
    • 相对而言,这种思维方式是被动的,比较轻松便捷

    02 淘金式思维

    要求带着一定的态度去读书,即带着问题去读书。这种思维方式需要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采用淘金式思维的读者常常质疑作者为何要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他在书本的页边写批注,提醒自己注意作者推理和论述中存在的问题。他无时无刻不在和自己的阅读材料互动,目的是批判性地评价所读的材料,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

    淘金式清单

    1. 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
    2. 在我想到别人的说话可能有问题时有没有把它记下来
    3. 我对说过的话有没有进行客观评价
    4. 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我有没有在别人合理说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

    保持全神贯注,批判性地提问是检索信息和搜寻答案最好的方法。

    最好先问一问:“关我什么事情”,一寸光阴一寸金,别浪费时间评估对自己无意义的问题。

    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
    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其评估所有的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勤于练习:掌握批判性思维不仅仅要懂得,更要通过练习形成思维习惯。

    也许我们根本就问错了问题 by《黑客帝国》

    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性问题」

    •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 理由是什么
    •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 证据的效力如何
    • 有没有替代原因
    •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忽略了
    •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 价值观是指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点。它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据此我们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格。
    • 通过了解和欣赏批判性思考的人所拥有的主要价值观,你拥有了一些心智力量,重点关注那些和你的价值观取向不一致的人。
    • 主要价值观
      • 自主性
      • 好奇心
      • 谦恭有礼
      • 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
    • 经常自问:我的结论有没有可能是错的?

    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 我们思考时都有明确的目标,不要忽略批判性思考的价值观,成为鼓吹者和宣传家。
    • 更明智、更进步的做法就是一旦思考,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思考更有深度,更加精确。为此,需要不时锻炼自己,耐心倾听那些于我们意见相左的人的论证。
    • 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携带有太多的个人包袱——经历、梦想、价值观、所受训练、文化习俗等,认清这些情感,尽你所能,将其搁置一旁暂时不问。
    • 有些观念,长年累月会让你产生难以割舍的感情。请记住,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

    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

    • 背景
      • 批判性思维终究是在社交中运用。
      • 并非所有人都有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观,从而接受别人来探寻他们的思考过程,脾气不好的有翻脸风险。
      • 为了批判性思考而进行的论证,其面目会大不一样。就此,我们可以对当前的结论巩固充实,删繁就简,得到更加牢固的论证。
    • 态度
      • 让别人明白你的好学上进
      • 让他们相信你的本意是好的
    • 一些技巧
      • 尽量阐明你对别人言论的理解,不妨问一问“我好像听你说过这个”。
      • 问一下别人,有没有证据能让他们改变其观点。
      • 提议暂停一段时间,你们可以尽量找到支撑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
      • 问一问别人,为什么他认为你据以形成结论的那些证据显得不堪一击。
      • 尽量弥合分歧:如果你接受对方的最好理由,并将这些理由和你的最好理由放到一起,有没有发现一个你们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新结论呢?
      • 寻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其他一致同意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对话中分歧产生的原点。
      • 好奇心再强,也要表现得体贴关心和不温不火,一旦讨论的语气升温,就要不断提醒自己,你是来虚心学习的,不是来舌战群儒的。
      • 确保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出谦恭的样子,而不是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目空一切的架势。
    • 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营造出一种欢迎讨论和提问的氛围,而不要让语气显得过于不容置疑,将所有批判性思考全部拒之门外。

    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的最大劲敌

    • 不要有“似是而非”这种危险的心理习惯
    • 不断的问自己:“我是不是希望它是真的,这事才是真的,还是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证明它是真的?”
    • 不要逃避冰冷的事实,而将焦躁和恐惧情绪屏蔽真实的世界。
    • 奇迹式思考:即便无法理解,也要利用关键性问题去引导思考。

    第二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关键问题: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驱动力。

    两类问题

    • 描述性论题:有关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问题
    • 规定性论题:有关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找到结论

    • 结论是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 如何找到
      • 了解作者是对什么事件在回应
      • 作者的背景信息,为哪个机构供职
    • 为何要找到:我们只有找到结论才能进行客观评价

    注重论证过程中的论据

    • 尽量杜绝纯观点
    • 没有直接的结论,需要从论据中进行推理

    找到结论有线索可依

    • 线索一:问问论题是什么
      • 注重题目和开头第一段
    • 线索二:寻找提示词
      • 因此(consequently)
      • 表明(suggests that)
      • 由此可知(therefore)
      • 由此得到(thus)
      • 因此可以断定(it follows that)
      • 我要说的重点是(the point I’m trying to make is)
      • 显示出(shows that)
      • 证明(proves that)
      • 告诉我们(indicates that)
    • 线索三:在可能的位置查看
      • 开头结尾
    • 线索四: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
      • 例句
      • 数据
      • 定义
      • 背景资料
      • 证据
    • 线索五: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 线索六:问一问“所以呢?”
      • 结论往往是含蓄的
      • 问问“作者是否是要我们从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到隐含的结论”

    写作时注意

    • 让自己的论题范围尽量小
    • 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
      • 结论和理由应该一目了然
      • 组织好自己的思想

    第三章 理由是什么

    理由的概念: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

    论证的三大基石

    • 论题
    • 结论
    • 理由

    论证本身的几个特点

    • 论证必有其目的
    • 论证的质量有高有低
    • 论证有两个明显的必要构成部分
      • 内容:一个结论及其支撑理由

    不要心急火燎地推进批判性思维

    一个聪明人和另一个聪明人说话时,大家总是先说“等一等!” by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principle of charity(施惠原则)

    • 概念:首先假设这个论证是最无懈可击的,理由很充分,然后再着手进行评价。
    • 目的:想对做出这一论证的人尽量公平

    找到理由的提示词

    • 由于(as result of)
    • 由于这个原因(for the reason that)
    • 因为这个事实(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 鉴于(in view of)
    • 有以下材料支撑(is supported by)
    • 因为证据是(because the evidence is)
    • 研究显示(studies show)

    证据类型的选择

    •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不同类型的证据比在另一些情况下更为合适,你将会发现,自己摸索出一套规则来确定哪种类型的证据在而定场合下使用较为合适将特别管用

    结论本身并不是证据,它是一个由证据或其他看法支撑起来的看法。

    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

    • 找到一篇文章的理由并有效组织他们的一些线索(感觉特别适合英语阅读)
      • 圈出指示词
      •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理由和结论,或者在理由下面划线,用彩笔给结论做标记
      • 在页边给理由和结论编上序号
      • 读完长篇大论之后,在文章结尾处按照顺序列出所有理由
    • 先有理由,再有推论
      • 理想做法: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得以成型和修改。
      • 不要使用“逆向逻辑”或者“反向推理”

    专业写作建议

    • 在作出结论之前要探究可能存在的种种理由
    • 找到涵盖你论题的主要刊物
    • 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
      • 在特定的句子里使用指示词和短语来帮助读者找到理由
      • 一开始提供文章或演说的提纲或者内容梗概

    第四章 哪些词语的意思不够明确

    只有理解了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无论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意思),你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

    有些地方表述是刻意模棱两可,为了与时俱进,适应发展。

    特别留意寻找那些意思不明确的词或短语,尤其是一些抽象的词。要提醒自己不断的问“我知不知道他的意思以及还有没有其他的意思,如果有,则要看不同的意思是否会对原文造成重大歧义。”

    出现在分析推理过程中,意思不明确的词才是关键。要不断自问:作者说的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其他的意思,是否需要进一步解释说明。

    字典里的定义不一定适合文章的情景,要通过上下文,了解一个词的真实含义。

    判断歧义的两种方法

    • 无法在字典中找到准确的定义,且不能通过上下文让意思变得清晰。
    • 尽量在脑海中想象这个词所代表的具体景象,如果你想象不出,那很可能就是一处重大歧义。

    小心那些包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会让你的思维短路

    • 术语和词组既有外延意义又有内涵意义,外延意义是指约定俗成的外在描述性指称对象,而内涵意义指我们对术语或词组所附加的情感上的联想意义。
    • 某些词的外延意义相似,但是所激发的情感反应则完全不同,那些激发强烈情感反应的术语被称为附加感情色彩的术语,这些词利用藏在我们心中的感情,激发我们的情感共鸣。
    • 一定要对术语引发你怎样的感情保持高度警惕。
    • 可以看下玩弄政治的老手如何利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来说服他人。

    谁要说服你,谁就有责任解释清楚。如果一个人推荐你某些事情,却说不出详实的理由,则你没有理由相信他。

    轮到自己写作时,要时刻留意歧义,充分考虑读者对某些术语的认识是否会存在困难或误解,否则需要仔细界定你的术语。

    注意使用反串的方法:思考持有反对立场的人会怎样定义。

    第三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一个论证表面可见的部分常常穿上华丽的外衣

    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结果

    能虚怀若谷地接纳各种观点,理性地批评这些观点,然后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接受哪些思想或采取哪些行动。

    假设——在论证中好比魔术师暗地里的把戏

    要全面理解一个论证,你必须要找出这些假设。假设有下列这些特征:

    • 隐藏或没有说明出来(大多情况如此)
    • 作者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 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
    • 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假设的定义:就是一个看法,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应当,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论证。

    where:从支持理由和结论成立的地方找

    找出幕后遥控的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假设(value assumption),是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
    当采取一种立场后,通常都会选择一种价值观而排斥另一种价值观,他们有价值观优先或价值倾向。

    价值观假设随情景的改变而改变,他们在一定的情况下适用,而一旦规定性论题的具体条件发生改变,我们就可可能采用非常不同的价值观倾向。

    典型价值观冲突

    • 忠实-诚实 | 该不该告诉父母姐姐有药瘾
    • 秩序-言论自由 | 我们应不应该监禁那些有种族主义思想的人

    检查作者背景是找到价值观假设的一个比较好的起点,但是并不是某个团体的任何一员就一定会认同这个团体的特定价值取向。

    判断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问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作者用做理由的特定后果或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样可取。
    e.g. 核电支持者和反对者,一个注重效率,一个注重环保

    找出价值观假设的其他线索

    • 调查作者背景
    • 问一下:为什么作者的立场产生的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样重要?
    • 寻找类似的社会辩论,看看同类的价值观假设
    • 使用反串的方法,采取与作者相反的立场,看一看哪些价值观对这一相反立场显得非常重要
    • 找一找常见的价值观冲突,例如个体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的冲突

    一个价值观取向需要有证实他的理由

    描述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就是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而你应该记得,规定性的或者说评价假设是关于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些想法。

    找到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

    • 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
    • 寻找没有明说出来的支撑其理由的那些想法
    • 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或演说者的立场
    • 将自己置身于反对的立场
    • 认识到有可能存在其他方法来获知理由中提及的好处
    • 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来当做假设

    要避免浪费时间分析无意义的假设,只有找到隐藏的较有争议而又缺失的联系,你的寻找才是最值得的。

    第六章 处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是在于判定评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大小。

    谬误(诡辩)是以错误的或者高度存疑的假设为基础,或者通过逻辑上的错误抑或其他形式的带有欺骗性的推理来糊弄你。

    常见的诡计有

    • 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者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使推理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
    • 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 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证据算数的前提则取决于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对各种谬误应该保持敏感

    部分谬误种类

    • 人身攻击谬误
    • 滑坡谬误
      • 定义:指的是采取提议的行为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
      • e.g.我们一旦给予一个案例的法理依据来采取行动,那么在类似案例中采取行动我们就再也无法阻止。……但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相信法律体系中有很多步骤可以用来预防类似行动,如果这些行动没有正当的理由。
    •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 定义: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该采用。
      • 其实,能提出特定的解决方案比起一筹莫束手无策来可能要高明百倍了。
    • 偷换概念谬误:
      • 定义: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移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
    • 诉诸公众谬误指: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 定义: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论证,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没有特别的专业知识
    • 诉诸感情谬误
      • 定义:指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堵住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 稻草人谬误
      • 定义:指歪曲对方的观点,使他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就根本不存在
    •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 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两难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 乱扣帽子谬误
      • 指错误的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地解释了这一事件。
    • 光环效应谬误
      • 定义: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 转移话题谬误
      • 定义: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面转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 模式:
        • 甲主题正被讨论
        • 乙主题被介绍进来,好像和甲有关,实际上没有关系
        • 甲主题被置之不理
    • 循环论证谬误
      • 定义: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 以偏概全谬误
      • 定义:指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一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

    检查推理的质量的顺序

    • 找出结论和理由
    • 记住结论并思考你认为可能与其有关的理由,将你的理由与作者的理由做比较
    • 如果结论支撑某个行为,那就判断理由是否表明了某个特殊/具体的优点或不足,如果没有,就要当心
    • 问一下自己:如果理由成立,一个人要相信什么才能从逻辑上支撑这个结论,他还得相信什么才能让理由成立? 从而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假设。
    • 问一下自己:这些假设有没有道理?如果是明显错误的假设,那你就找出了推理中的一个谬误,这个推理也就可以放到一边不管了。
    • 看看有没有一些强烈的诉诸你的情感的词组可能干扰或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没有考虑到相关理由

    第七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

    一个断言的证据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我们可以信赖它的程度就越高,我们也就越可以称这样的断言为“事实”。

    三种情况下我们最倾向于同意它是事实断言

    • 当这个断言表现为无可置疑的常识
    • 当这个断言是从无懈可击的论证中得出的结论
    • 当这个断言在同一场交流中被很多过硬的证据合理的加以证实,或者有我们所知道的其他证据来证实。

    所有证据,就是持论者所告知的明确信息,用来证实或捍卫一个事实断言的可靠性

    你总是在找更好的证据,如果一根筋地去找完美证据,那你肯定要泄气。

    主要证据类型

    • 直觉
    • 个人经历
    • 典型案例
    • 当事人证词
    • 权威或专家意见
    • 个人观察
    • 研究报告
    • 类比

    直觉,就是我们相信自己对某件事有直接的洞察力,却不能有意识地说出理由的过程。
    作为批判性思考的人,我们应当查明那些依赖于直觉的断言有没有其他类型的证据来证实。

    个人经历常常会导致我们犯下以偏概全谬误

    当心那些引人注目的典型案例被人用作证明!
    这种案例容易激发我们强烈的情感,但很容易让我们忽视这样的案例是极其罕见的这样一个事实。不要忘了问自己一句,这样的例子有没有代表性,有没有强有力的相反的例子,这个例子被提及的方式中有没有偏见存在。

    当事人证言可靠么

    • 个人经历导致的倾向性
      • 人们经历不同,因此在“相信什么就看见什么”的影响下,被影响。e.g.十二怒汉
    • 利益相关方
    • 省略信息中隐藏的评判标准
    • 人为因素
      • 当事人是否值得信任

    专家意见可靠么

    • 我们为什么相信这个专家,问一些问题
      • 对所议论的主体,这个专家所拥有的专长、训练或特别知识到底有多少?
      • 是不是他潜心研究多年的结果。
      • 他有没有与此主题相关的丰富经历
      • 他是否有特别好的渠道获得相关事实,一手材料还是二手材料

    同样小心套引用的问题(报纸引用另一个报纸)

    第八章 证据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研究报告可信的理由

    • 科学研究能接受公开的验证
    • 研究可使用控制来让外部影响因素最小化
    • 科学研究使用语言方面能做到精确和前后一致

    关于研究结果作为证据来源,我们应该记住以下几点:

    • 研究的质量有高低,差别很大
    • 研究成果常常互相矛盾(有没有其他人员机构去验证过?)
    • 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结论(只是支撑结论而已)
    • 如同我们大家一样,研究人员也有他们的期望值、态度、价值观和需求
    • 作者或演说者常常歪曲或简化研究结论
    • 研究的“事实”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改变
    • 研究的人为程度到底怎么样常常也会导致研究的变化
    • 对经济效益、社会地位人生安全和其他因素的需求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的结果

    样本能够代表整体么?

    • 样本的覆盖率必须要达到足以产生概括或得出结论的程度
    • 对研究者将要从中得出结论的所有事件的类型,样本必须覆盖足够的范围或者说包含足够的多样性
    • 样本的随机性越大越好

    调查问卷

    • 确保实话实属(比如可能回答者会提供应该的答案而不是反映真实内心想法的答案)
    • 调查的问题显得措辞不清,可能被做出多种解读
    • 提问的问题本身包含很多偏见

    错误类比谬误
    定义:有人提出一个类比,其中却存在重要而又相关的不同点

    第九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

    替代原因:一个言之有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结果的发生。

    得到的教训

    • 很多类型的时间都可以通过各种相互替代的原因加以解释
    • 专家可以检查同一证据而发现不同的原因,对其加以解释
    • 大部分持论者只给你那些他们喜欢的原因,独立思考的读者或听众必须自己找出替代原因
    • 找出替代原因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这类证据不会是一目了然的
    • 最后,特定因果断言的确定性和言之成理的替代原因的数量正好成反比。因此,找到多个替代原因可以让批判性思考的人真正变得理智而谦逊。

    找到更多替代原因

    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我们找出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原因都极有可能是引起事件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不是其唯一的原因。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论: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组间差异(对照组实验),进行随机化试验设计

    有相关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要记得问一句:有没有其他原因也可以解释这种联系呢?

    因果混淆谬误:指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指:认不出两件事情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三种因素起作用。

    事后归因谬误:指假设某件事乙是由另一件事甲所造成的,仅仅是因乙在时间上紧随在甲之后。

    千万不要贸然接受你所遇到的事件的第一个解释。

    第十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不知来历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 尽量找到足够多的关于这些数据是如何采集的信息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 平均数:-
    • 中位数:将所有数字从高到低排列,然后找出位于最中间的数值
    • 众数:计算不同数值出现的次数然后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当心。
    当只有绝对值摆在眼前的时候,问一问百分比。反之亦然。

    评估数据的一些线索

    • 01 尽量找出如何获得数据的相关信息,越多越好。问一下:这位作者或演说者是怎么知道的?” 持论者想要用大量的数字 来让你动心或者让你惊心的时候,你尤其要警惯。
    • 02 要对描述的平均值的类型感到好奇,分析一下知道事件的 全距和数值分布是不是会对数据多了一个有用的视角。
    • 03 数据使用者拿一件事的结论来证明另一件事时你要特别当心。
    • 04 先不去看作者或演说者使用的数据,把所需的数据证裾和实际提供的数据做比较。
    • 05 从数据中得出你自己的结论。如果这结论和作者或演说者的结论不一致,那么很可能其中有什么地方出错了。
    • 06 判断有什么信息缺失了。对于误导性的数字和百分比以及缺失的比较,你要特别当心。

    第十一章 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忽略了

    关键问题:有什么重要信息被忽略了。

    你应该记住几乎任何一个你所遇到的信息都有一个目的。当你发现那些你相信的较具说服力的理由,较为明智的做法是犹豫片刻。

    不完整的推理出现的理由

    • 时空对论证产生的影响
    • 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限制,论证必须尽快完成
    • 持论者的知识总是不全面
    • 持论常常是为了欺骗
    • 持论者常常与你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

    找到常见类型的重要信息的一些提醒 P228

    再考虑省略掉的信息时,要记住问一句:这个行动潜在的长期的负面效果是什么?

    第十二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各种假设和多个结论

    • 结论只有在某人对理由的含义进行特定的解读或者假设之后才能得出来

    二分式思维方式: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

    • 一成不变的二分式思维限制了你决定和选择的范围。更糟糕的是,它过度简化了复杂的情况。
    • 还有很多可能性:“这取决于……”
    • 谨慎使用条件句(if-clauses)

    辨认备选结论的一些提示

    • 努力找出从理由当中可以推导出的尽可能多的结论
    • 使用条件语句来限定备选结论
    • 重新将论题表述为:我们该怎么样来处理乙问题。

    不是所有的结论都生来平等

    最后的结论

    既然你耗时费力苦练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奉劝你最大限度地利用批判性思维带给你的各种态度和技能。

    询问关键性问题的时候,要对此充满好奇,而不是总摆出这样一幅态度:“哈哈,我可逮找你的一个错了”

    将批判性思维与不同的论题结合,它不是只开花不结果的业余爱好。在你发现一个问题的最佳答案之后,请依据这个答案采取行动。

    让批判性思维成为创造新身份的基石,你会为这个新身份而感到骄傲自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 《学会提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my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