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齐悦梦想大型社群读书让生活美好
漫读《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一)

漫读《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一)

作者: 燕语诗心 | 来源:发表于2020-01-29 15:11 被阅读0次
本书封面

文/燕语诗心

把你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你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是对智力素质的一个检验。

把你在社会上得到的地位、权利、财产、名声都拿走了,你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是对心灵素质的一个检验。”

                                                      ——P16

把课本上和课堂上学到的东西都忘记了,还剩下什么?语文课上,我们教给学生会读一个陌生的词语,会引导学生回答准确一个问题,会按我们提供的标准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这样的工作一节课在做,两节课在做,一个学期在做,一两年,两三年都在做。可是除了在成绩单上会看到一个还算理想的分数外,孩子还获得了什么?孩子的成就感,幸福感又从何而来?

多年以后,孩子回想起语文课时,他的记忆里恐怕连一星半点的残片都找不到。当语文课随着光阴的流逝而被冲刷成一张白纸的时候,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应该感到悲哀吗?不应该感到恐惧吗?不应该感到深深的自责与惭愧吗?我们把语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且不说,我们还把孩子原本存于心中的诗意,灵动,纯洁,渴望等等美好的感情,也无情地肢解,使其变得面目全非,甚至面目可憎。

说到底,我们以及我们的课堂什么都不曾留给学生,还枉费了原本属于学生自己的美好时光。

几年前,我的第一届学生还没有毕业。学期末,让学生们完成一篇命题作文:“最难忘的一节语文课”,其中一位男生的作文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他在作文中写的是某一天早晨,我带着全班同学到操场上上早读的事。初夏的早晨,阳光如金,绿草如茵。院墙外的树,郁郁葱葱。清脆的鸟鸣声,一滴一滴落入心底,仿佛清泉潺潺流过。空气真好啊,有隐隐的清香,有淡淡的甜味。我们围坐成一个圆,背诵吴均的《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背诵郦道元的《三峡》,背诵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背诵我们能够背诵的唐诗与宋词……

那个早读课上,我想,男生之所以难忘,并不是那些课本里的唐诗宋词给他带来了什么,而是那个特定的场景,特定的时间,特殊的氛围,以及那一份发自心底的若脱笼之鹄的自由,叫他难忘,让它在心底印刻上了最清晰的课堂记忆与语文记忆。

那个男生的作文也让我第一次开始有了思考,有了反省,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虽然不明白具体怎么做,但还是朦胧的意识到,语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几个字,背几首诗说一段话,写一篇文语文,更应该是唤醒学生对文字的感觉,更好的塑立学生热爱生命,抵抗挫折的意识,对人世的真善美持有永远的赤子之心,对尘世间的假恶丑怀有足够的愤怒。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语文的使命也无出其右。如此想来,自己又不觉发冷,这近十年的教学,我大抵就是那个无情的刽子手,在扼杀一个又一个曾对语文充满热情,充满向往的活泼泼的生命与灵魂。

语文课上应该剩下的,是对语言文字的高度敏感,是对传统文化深深的景仰与敬畏,是对中国汉字,中国语言,中国文化与中国灵魂的永恒追求。语文课上应该剩下的,是坚毅,是刚强,是正直,是敢于拼搏,是能于坚守,是勤于奉献,是孜孜求索的美好品质。

语文任重道远,语文课任重道远,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我的好友现在司法机关任职。一次,她和我说,不怕你不高兴,现在的教育真是越来越糟糕,我觉得教育除了让我会考试,其他什么都没给我,所以我也不会感谢教育。

这番话过去几年,却时常会从脑子里跳出来。教育、教师,到底怎样做,怎样教,怎样引导,才能让受教育者真正有所获?教育就是生长,但如果教育不能帮助受教育者健康、幸福、优秀的生长,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又何在?

回想起我自己学语文的浅薄经历,我觉得我的语文老师给予我最宝贵的学语文之法,就是勤奋与真实,脚踏实地,而不投机取巧,真真切切,而不弄虚作假。这两样东西助力我在语文路上越走越远,而且更重要的是,借此我在语文的世界里还品尝到了快乐,获得了小幸福。

课本与课堂,只是载体,只是依托,我们借助它,直抵语文的内核,在险远之处看见人间最奇绝的风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读《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nv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