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
【宋】陈与义
水堂长日静鸥沙,便觉京尘隔鬓华。
梦里不知凉是雨,卷帘微湿在荷花。
小诗写雨前、雨后的风景。这种风景在诗人那里,是寻常日子的眼中常见景,倘若是现代人,可能粗糙地放过去了,但是古人的心思就很细致,他们能察觉到不变的安静的状态,也察觉到隐约微变的状态。
古人的时间过得慢,他们享受这种慢,享受慢中的各种变化,享受自然的美好,享受当下每一刻的生活。
诗人的居所在水边,夏天炎热,在外面活动应该不大舒服,他整天地呆在水堂里,躲避夏天的热,也享受近水而居独有的凉爽。每日从早到晚蜗居在屋子里,眼前所见的风景也是固定的,水岸沙地,鸥鹭野鸭之类的水鸟安静地卧在沙滩上。天气热,禽鸟非必要也懒得动,镇日歇息。日光泻下来,热辣辣地。四周很安静。鸥鸟在外安静,诗人在堂安静。他安静地看着外面安静的世界,时间慢慢地向前滑步。
第二句用了“素衣化缁”的典故。西晋诗人陆机有《为顾彦先赠妇》,诗曰:“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京洛的风沙太大,把白衣服都染脏了。陆机自然意在言外,被染脏了的不是衣服,而是心灵,染脏心灵的自然不是车门尘,而是京洛的名利竞逐、人事应酬。洛阳是诗人的故乡,诗人曾在《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深情怀念在洛阳度过的青春时光。现在头发都白了,想到京洛,恍然如梦。京尘与诗人之间,不仅是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还有北宋覆亡,国土沦丧,再难归去的憾恨。
回到第一句,对照可知,此时,流寓南方的诗人虽然岁月很安静,生活很安静,但是内心深处时起波澜,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安静。
然而再怎么样,人都得接受现实,学会在眼前的岁月和生活里寻找并体味当下的美好。
诗人也是与命运握手言和的人。
夏日天长,人们都爱歇晌,诗人在长日的安静里睡了一觉,这场睡眠很沉,梦中还感觉到了凉爽的惬意,却丝毫未觉那时候正在下雨。
夏天的雨忽然来忽然走,许多时候全无征兆,所以诗人睡前没有对雨的感知。
睡醒了,诗人怎样知道下雨了呢?睡起来,拉起窗帘,看到水面的荷花微微湿润,才意识到在自己睡觉的时候,外面悄悄地下了一场小雨。
荷花微微带了点湿气,要细致地观察,才能注意到。可见刚刚的那场雨很小,下得时间也不长。雨过天晴,阳光热烈,把雨来过的痕迹都快抹尽了,只有荷花、荷叶身上还残留了微微的湿意,被敏锐的诗人观察捕捉到了。
诗题为雨过,诗末才精准地点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