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被子闲置了好多天,被套迟迟未洗。昨傍晚趁闲时将之丢进洗衣机。不曾料到夜里的一场大雨直下到此刻仍在继续。切切实实的事实难料哩。
夜雨让人心安,雨天让人惬意,对于一个暂时不需要工作的人而言。疫情的反复使得工作时续时断。若不为物质所愁,心灵实质乐于这种工作频率。时下的疫情或许是对忙碌的人们一种很好的警示:你给了自己多少闲暇时光?
“闲暇”二字,让我想起郭红老师。
关注郭红老师两年了。虽不会守着她更新公众号,但是也不会忘记闲时去看看她。她也写文字,但是文章有别于文字大家。会用“也”字,是因为她的先生周国平老师~哲学大家,真正的写作家。身为大哲学家的枕边人,多年来,郭红老师自然如透明人一般存在。所以她在文字领域跃跃欲试,让许多人惊讶。可惜自己文字功底薄弱,哲学以及诗歌一类,向来无法通读。所幸,虽然无法融入周老师的文字天地,但是能在郭老师的文字里一窥究竟,通过文字,能与智慧的人儿在心灵上相遇这是文字最大的作用。
郭红老师做不到日日更新,甚至说过的“起码两日一更新”也最终没做到。她说:闲暇是心灵生活的前提。只有闲下来才能看见自己的生活,才能有东西可写。
她还说:中国人最懂这一点,“忙”字便是心死。
深以为然。
经过几年时间的潜心养育孩子,自己已经完全被忙碌吞噬。对于忙碌,起初是强烈反抗,继而无奈受之,接着默认,最后麻木至被反噬。虽然孩子日渐长大,不再需要精细的人工,但是心灵的敏锐在过去的岁月中被忙碌反复打磨,早已失去原形。要恢复,需要绝对的闲暇,需要自我有强烈的回归意识。这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促使的。闲暇可以偶尔拾得,但是意识回归的过程是由下至上,逆行,需要足够耐心,坚持以及笃定。
心灵由精致到粗糙,下落的过程即使费力,也只是最初在面临落下的那一刻,心的不甘使然。意识向下,一旦发生,是快速的。因此,曾经的意识要回归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修正得到。恰如一朋友所言,昔日还能在Q的空间写上一些文字,现在是完全不可能了,其实也并不是没有时间。
可以看见,很多时间里,不是自己被忙碌缠身,而是自己已然离不开忙碌。这份忙碌并不来自于身体,而源于心灵。要将一颗忙碌的心灵引领归一,谈何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