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
1.人类只有适当放弃自我,才能领略到人生的喜悦
思考:有舍才有得。
2.生命的意义存在于“死亡”当中,这个秘密是一切宗教的核心
3.放弃自我,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
思考:人生当下每一份经历都是提供机会让我们去思考放弃自我
4.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6.为了体验所有人、事、物的独特和新鲜之处,我必须让它们进入我的灵魂,并且驻足扎根。我必须完全释放自我,甚至不惜把过去的自我完全打破。
思考:原有价值观是一种保护,同时也是对新事物接纳的束缚。
5.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
6.放弃的痛苦是死亡的痛苦,但是旧事物的死亡带来的是新事物的诞生。死亡的痛苦与诞生的痛苦是同一回事。生与死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思考:生与死是伴随关系,但从生到死,从死到生,都有量变的过程。生死指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早上到晚上,情绪的来与走,写字的落笔到提笔等等。
7.如果能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种意义上,痛苦就不复存在。
思考:接受痛苦,就不带带着痛苦的感觉看待痛苦事情,思维改变,感觉性质也不同
第一问:作者想告诉我什么?
人生是一个生死相随的过程,生与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放弃代表着新生,不论人是否愿意,最终都会走向“死亡”。人类只有适当放弃自我,才能领略到人生的喜悦。但放弃自我,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同时我们也需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人格?)。
针对此,作者提出一种能促进心智成熟的技能-“兼容并包”,这个技能重点在与肯定稳定自我的同时,又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技能逐步走向心智成熟。作者针对放弃自我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痛苦的点上,还提出通过心灵的成长来增强对痛苦的接纳能力以及处理能力。但作者也说明了心灵的成长在另一方面其实还是要承受更多的痛苦。
第二问:从中我获得什么?
(一)关于放下
所谓生死,包括生命的方方面面,情绪来与走,念头起与灭,落笔到提笔,万物新旧更替等。从生到死,从死到生,都不是一下子的事情,而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万物都在变,世间也没有不变的事与物。生代表希望,代表新的机会跟可能。死代表的过往的累积。
走过、思考过的,才组成的“我”,用了几十年的去探索、定义“我是谁”,这份自我是存在的肯定,也是保护。放下自我,不只是这份的累积在抗拒,还会在放下后陷入“我是谁”的恐惧。放下不容易。但保持固有的观念、想法,人生的每一份每一秒却是不断的轮回重复。
心灵在成长,必然受环境、经历对原有的认知、人生目标有新的思考、需求,故而需要不断调整心智地图。固守重复会加固旧有的城墙,阻碍我们心智的成熟。但不变、重复最终也还是会在因缘条件下走向变、走向“死亡”,只是那时的痛苦是当下放下的痛苦放大的无数倍。
怎么放下呢?作者提到正视问题,忠于事实,调整地图,并学会保持平衡,即通过自律去学会放下。过程里,作者建议学会暂时的放弃,也就是兼容并包的技能,循序渐进将新的想法和观念融合进自我,再一点点得卸掉这座城墙。
这中间最大的难度是除了意识到看到自己坚守的某份认知某种欲求外,还有就是放下。固有的观念积累着十几年的力量,即便意识到它对自己伤害多大,也难以一下跳出来,意识、行为还是受其约束,过程需要给予自己肯定与时间。
第三问:我要把哪点运用于自己的生活?
1.兼容并包的技能,给予自己时间以及肯定。在这点感触最大的是育儿上,去年每天为宝安排计划,鸡娃相当鸡血,过程里好几次看到自己想通过宝完成计划来满足自己价值感的念头,还有这个想法驱动下的行为,这个情况并非我想要。今年开始让宝学会关注自己的诉求、学会自己为自己安排,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引导辅助的位置上。想放下,但还是会感受到自己被原有那份观念、诉求拉扯着。学会不强求自己,正视它,不断肯定新的想法以及成效,减弱旧有观念的影响。
2.对于事物保持好奇、开放的心态。尝试它,感受它,验证它,肯定它。
3.保持放下便是得到的心态,观察它,感知它。
疑惑:
1.在谈到兼容并包时,说到的“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肯定是哪方面的自我?放弃的又是哪方面的自我?稳定的是什么?人格吗?
2.耶稣济世的幸福的背面一定是十字架上舍身取义的痛苦吗?作者想说的是当时环境下的必然吗?
从耶稣的角度,我们获得的跟我们失去的在心里的衡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