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年终总结:挫折教育之有一生的时间去接受不完美,还不够吗

“2023年终总结:挫折教育之有一生的时间去接受不完美,还不够吗

作者: 谢丹儒 | 来源:发表于2023-12-27 18:58 被阅读0次

    还有三天就迎来新年了。

    以往也有写总结,有时候也忘了,实际上,我并不十分注重时间的流逝,我也不认为今天写了总结,明天就会变得不一样。如常就好。

    但可能骨子里都会渴望进步,就像很多时候渴望清醒,渴望明智,渴望理性,倒像是某种对自身的否定。

    能够否定自己,敢于否定自己,当然需要勇气和自信。同时呢?它似乎在给我们传递出一个“好”的信号:我们在进步,虽然也不确定具体是哪方面的进步,只是一种感觉,有这种感觉就够了。

    可能很多人没有发现或即使发现了也依旧不知道怎么去做。

    你说人活着是靠什么活着?又是依据什么来确定自己是存在的?

    我们说幸福,说不幸,说悲痛或剧痛,说快乐或愉悦等等这些是怎么得出的呢?感觉,是的,人活着就是活一种感觉。

    而一旦能够超脱出感觉的范畴,然后在此基础上去重新塑造自己,这是属于另一个层次,或者叫维度。它不再依赖于感觉而活着。

    这个维度是危险的。就像远见很多时候也是危险的,包括说悲观。

    值得一提的是,不见得所有的悲观都意味着远见,它只有在条件极其苛刻的情况下它才直通远见。

    所以,很多人习惯性在年终总结中“回顾过往,展望未来”,表面上看这毫无问题。只是,如果你留心对方的发言,你就知道他所说的都是有经过筛选的“结果”,把不好的当成是砥砺前行的动力,把好的当成是新的希望的开始,用成果说明未来可期。而关于未来,实际上,既没有相应的战略布局,也看不见计划和具体的方法指导。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在“画饼”吗?

    本质上不是。

    除了给到“希望”之外,它还在阐述一个更重要的主题:自信。

    每一年,我都特别喜欢看别人的年终总结,说参考也好,说借鉴也罢,其实更多的也是在给自己的未来做一种拓展,给精神做一次SPA疗愈。

    今年,明显是不同的。

    我已经很少关注新闻,更是鲜有去留意在我之外的事儿,包括思考我也更多地专注于身边的小事儿,以及开始越来越专注于认识自己方面的修养。

    昨天长长和我聊到一个关于“有钱和没钱”的话题。

    其中,他说到一个很关键的点,叫“修养”。

    他说:“有钱不见得就是快乐的,没钱也不见得就更痛苦,有钱人的悲伤和没钱人的悲痛并不见得不相通,反而是极其相似。”

    听第一遍的时候,我没听懂。

    于是,我问他:“怎么说呢?”

    他说:“如果你没有相应的修养,有钱只会放大你的缺点,然后用钱去遮掩你的缺点,最明显的就是越是缺乏什么就越是想要显摆什么。说白了就是空虚和无聊。而没钱,得不到的痛苦(叔本华说的好像是:得不到就痛苦,得到就无聊),但这种痛苦会不会击垮一个人的修养呢?”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

    “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不注重自己的修养,那么,有钱了,钱就会加快对身体的消耗,继而,越是有钱就越是危险。比如吃喝玩乐,放纵,沉沦,堕落。这是在急速地消耗自己的生命力。相反,如果一个人从始至终注意自己的修养,诚然他不会很有钱,却也能够生活得怡然自得,而且,并不十分痛苦。”

    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他说的话印象特别深刻。

    但其实,昨天可能是因为喝酒的缘故,家(别人家)酿的米酒,我总觉得印象很模糊,费劲巴拉想抓住这一点,可无论我当时怎么回忆都记不起。然后,现在我又记起来了。

    当然,上面的这些话是我处理过的(按照我的理解而非原话),是更贴近我的表达的抒述。

    总之,在当时,也就是听完他说的这套“道理”之后,我震惊了。

    我好像从来这样想过,我是说,一直以为我也只是到了:“物质的,人为的,这些层面从某种角度而言也不过是放大人性罢了。”

    当然,我也从来没觉得它们非常重要。尽管我学过“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也依旧保留我对人性的看法,以及对认知的体悟。

    说白了,就我所见,它们的作用并不足以使人具备“重新塑造自我”的条件。也就是说,一个人并不会因为有钱了就修养更高,或因为没钱就修养也跟着下降。这个“修养”换成“人性”也是一样的。

    我是说,在更早之前它就是那样,只不过被人看见、发现、意识到是需要时间,需要足够了解,以及可能也只有在自己觉得有必要去认识的时候才能够觉悟到这一点。

    所以,听到有人说什么格局,说什么远见,说什么认知觉醒,包括说什么你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同样很多人深以为然,我对此却是嗤之以鼻。

    修养的成长是极其缓慢的,但是破坏它却是极其轻而易举的。

    尤其是从根源处去破坏。摧枯拉朽。瞬间坍塌。且影响一生。

    有这么一句话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出处:阿德勒)

    这句话其实有个前提条件很容易被人忽略。毕竟,大家都习以为然且如此理所当然,偏还自以为是。

    这个前提条件就是,当你的感觉得不到尊重的时候,你又无法满足于自己的感觉的需要,且总是处于不满足的情况下时。也就是说,你始终活在感觉的层面或维度时,这句话是正确的。

    所以,你知道有一些“自作聪明”的家长常用的那套“挫折教育”的破坏力有多大吗?

    我是说,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缺“挫折教育”,甚至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去接受不完美。如此,竟然还有家长认为这样不够。

    所以,他们从小就开始训练孩子面对挫折,好像以此可以用以打磨孩子的修养。实际上,却更大可能是培养出一个“巨婴”。

    说难听点,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更大可能就只有一个结果:“缺爱”。

    没有安全感,自卑,怯懦,乃至于极度渴望被满足,甚至远远不够,他们还习惯于依赖、依靠他人的“精神供养”。当然,他们同样是被两套工具束缚的人,那就是“比较”和“因果”。很合格的被驯化的人。同样,也是极其无聊的人。

    你甚至不知道他们会为了得到满足而干出多么丧心病狂的事儿来。这就是凭感觉或活在感觉中的人的可怕之处。

    其实,这背后还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也就是父母那一辈。

    你知道,这套“挫折教育”其实也是长久被驯化得来的吗?

    如何能吃苦耐劳,如何能勤劳肯干,如何能任劳任怨?是的,就是靠麻木,麻木其精神,麻木其身体,麻木其灵魂,更是麻木其心智。

    而这背后的缘故呢?实际上映射的是对自己的自卑,对自己的不满,以及对期待的“痛”,它们如此根深蒂固,又是如此的刻骨铭心。

    所以,当他们面对孩子就容易本能的心虚。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十分清楚自己的能力,并且十分清楚自己的条件,他们不可能能够满足孩子的所有期待。所以,与其如此,不如从一开始就这样。与之一起的则还有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无限宠溺。

    我一直说“适可而止”是一种智慧。实际上,背后是对于“尺度”(距离)的考量。

    也就是说,无论是满足或不被满足,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实不是“理解”,而感觉。感觉到被爱,感觉到被重视,感觉到可以参与其中,感觉到被尊重,感觉到被平等对待,……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则是修养的塑造,培养其原则,培养其认识底线所在,培养其对物质乃至于精神的需要的相应的尺度的把握。放到古代,这就是“礼”,放到西方,这就是“绅士”。

    所以,用物质去填补或者去浇灌,这完全是在走一条企图“一劳永逸”的偷懒行径。物质是需要的,精神是需要的,尺度是需要的。这放在古代,就叫“中庸”,故而,才有了本立道生,才更有可能做到自给自足,以及自强不息。

    所以,在孩子尚未建立认知之前,要给到感觉上的满足;在有了基础认识之后,则需要在创造、想象力、理解和识别能力,乃至于同理心方面的训练,也就是不只物质,还有人,还有自然,还有生命,以及如何与它们相处本身。如此,才更有可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本体。

    而一旦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其实并不需要用一生去接受不完美,你更多的则会注重修养的塑造,以及在认知上去提升,继而始终谦虚,始终开放,以及允许一切可能性的发生。

    也就是说,这时候感觉依旧是感觉,但与此同时,它不会被感觉所驱使,而是用更高维的真实,依据真实,依据存在,根据条件,创造条件,乃至于调动感觉,结合理性,找到自己的节奏,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让一切水到渠成。

    是的,这看起来,和我过去一年的“往事”并无相关,实则不是。这一年来,我一直在克服一个问题,那就是破除对感觉的依赖:在得到和得不到之见,在不甘和贪心之见,踌躇不前又患得患失,不安而惊惧。

    是的,我没有让它麻木,而是充分地感受它,给到它应有的尊重和平等地对待,故而我的内心是平静的,是稳定的,是安适的,同样也是被满足的。

    所以,当然是选择原谅啦。

    我是说,不完美才更符合存在,而完美是存活不下去的。就像天上的月亮,只有圆与圆的重逢,而可以随意的圆缺而不损,故而长久。这里的“圆”就是修养,就是人性,就是本性具足,而“缺”则是事儿、情感、情绪、人、生命,自然,唯一……

    所以,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

    “忠、恕,而已”。

    “忠”是给到内心的安定,“恕”则是对外的,是故“内王外圣”。

    意思是说,如果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心的演化呢?修心啊!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

    愿大家都:“不负如来不负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年终总结:挫折教育之有一生的时间去接受不完美,还不够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td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