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电影院,永远的乡愁。
1.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人和人之间是有缘分的,人事之间是渊源的。
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我如此痴迷于看电影,是和我小时候的经历有莫大的渊源。
我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老家上洪村有一家电影院,那时候上洪村的行政级别还是上洪乡,至于后来乡政府合并到了镇政府,那是多年后的事情.
乡政府还在的时候,至少电影院是还在的。那个遥远的时间点应该是我读小学四年级以前,也就是1996年之前,村里有家电影院。
近期写的文章大多数都是一些影评,尽管写的很水很烂,被一些人喜欢,同样也被一些人嘲笑,恰如一部电影一样绯誉参半,总有人喜欢的无以复加,同时也有人直呼烂片一部,浪费电影票。
淼哥这几天和我说要我写点农村题材的文章,于是想来想去,决定写写老家的电影院的前生今世来龙去脉,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陈年往事,标题题为:乡村电影院。
2.
让我们把思绪切换到1996年前的上洪乡电影院。
一开始电影院是属于乡政府公有财产,后来电影院改制,所有权属于乡政府,经营权则是承包给了村民。而那有幸承包的村民就是我家以及另外一家,大家都属于郑氏宗族族人。两家一起合作经营。
我记得电影院中每周电影播放频率貌似是一周一次,播放的最多的电影莫过于抗日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其中就涵盖了铁道游击战地雷战等电影。至今未曾忘记电影中面容猥琐的日军语言:八嘎呀路,你滴,什么滴干活,通通滴死啦死啦滴!
另外就是一些香港警匪动作片。
貌似还有一部名为什么花街的电影,具体名字不记得了,反正这部电影要上映的消息,十里八村的乡亲父老们,准确说是大小老少爷们们统统早早的收工,准时准点来到电影院,抢占最佳座位。
电影中出现些少儿不宜不可描述的镜头后,原本电影院那漆黑平静氛围被打破,封闭停滞的空气中貌似充斥着莫名的味道,不少人吹着口哨,尖叫欢呼,尤其是那些在镇上城里混过的青年混混们,一声高过一声,场面异常热烈,以至于尖叫欢呼声音都高过了电影中的声音。
我记得开创电影3D新时代潮流的要数卡梅隆詹姆斯的《阿凡达》,这部故事主线为外星球土著被地球人野蛮暴力强拆的电影,视觉效果真特么爆表,正确说是那种带着3D眼镜恍如身临其境的感觉真的很爽很爽。
其实这种3D视觉效果的眼镜技术早在1996年那个时代就有了,只不过不像现在眼镜镜片是什么树脂高分子材料,而当时是塑料薄膜。这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在1996年前的老家电影院,我深深验到了。
当时一部电影内容是一个科学考察团误入不知名原始森林,遭遇凶猛野兽的袭击,具体电影名字不记得了,反正带上那薄膜纸眼镜后,电影中那些突然袭击科学家们的野兽恍如就在眼前,把当时的自己吓得一愣一愣的。那感觉远远比我后来大学时一个人在宿舍,夜里看日本恐怖电影《咒怨》系列,更加汗毛直立肝胆俱裂屁滚尿流。
3.
因为一周就只能播放一部电影,一个月也就是四部电影,经常是所得收入都不够上交给乡政府,所以在不放电影的期间,两家人合议,决定在不播放电影的时候,请一些当时在浏阳市或者外地的知名歌舞剧团来表演,以此创收。
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个歌舞团,一个叫做张峰的歌手,唱当年的火爆流行歌曲《大中国》:
我们的大中国呀
好大的一个家
经过那个多少
那个风吹和雨打...........
张峰此人长得人高马大的,面容俊朗,而且貌似有个参加《我是歌手》而出名的黄绮珊那样的铁肺,连续唱了很多首劲爆歌曲,而且还是连唱带跳,飙高音就跟玩儿似的。
反正那场面是人山人海,欢呼声尖叫声,声声不绝,我还记得有这么一个细节,前排的一个粉丝心疼这高度敬业的歌手职业风范,递上几瓶矿泉水上去。张峰则是边喝水边唱,唱到动情疯狂时,直接把水从头顶从上往下的灌。那姿势那动作无比潇洒帅气逼人,至少当时的我是这么认为的,也不仅仅是我这么认为。现场的很多观众对他的这个姿势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尖叫欢呼声。
反倒是他丝毫不说什么,前面后面的观众,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你们的尖叫声在哪,之类的煽情吆喝声。
4.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多少风流总被雨大风吹去,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乡村电影院,残留在心头。
后来乡政府搬迁到了张芳镇,后来电影院也因为经营不下去,因为村中的人越来越少了,学生们陆续离开农村进城深造了,年轻后生外出务工赚取娶媳妇的钱去了,美丽姑娘们也同样远走他乡追寻幸福去了。两家人觉得是该放手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再后来电影院被政府拍卖,被私人购买成为了民居,,偌大的电影院观众席,被拆掉了所有座位,改成了一个大厅,成为村中举办婚丧嫁娶酒席的好地方。
如今每次回到家,路过曾经娱乐乡亲父老,打破乡村慢慢寂静长夜,带来无数欢声笑语的电影院,早已经被人遗忘。
唯有那一睹侧墙,
未曾装修的电影院外墙,
裸露着的暗红色粗糙红砖砖墙,
见证过漫长悠悠时光之后,
被民居厨房烟管排放的缕缕炊烟配色熏染,
愈加颓废沧桑,宛如一首不老的情歌,在我心头久久回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