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那边》:超越禁忌的心灵游戏
原诗如下:
篱笆那边(艾米莉狄金森)
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颗
我知道,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
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
爬过!
“那边”是与当下的这里、这边不同的新世界,自己也并非完全了解,但微微显露了一颗“肥美甜美”“红艳艳”的草莓,让“我”十分向往渴望,而未知与模糊更会强化自己对“篱笆那边”的主观创造性想象,所以就造成了一种强劲“走过去”的欲望。“草莓一颗”颠倒日常表达规则,是对心中“草莓形象”之鲜明鲜活的强调!因此,此一文本就可视为妙龄怀春之少女对浪漫美好爱情的强烈渴望!
“爬”正显露出其心灵禁忌!为何?“爬”是身躯紧贴地面颤颤巍巍地小心谨慎地无声无息地向前挪动。这是动作类似于静态。由于其轻盈无声,不具备威胁性,故而会让沉伏在潜意识的道德耻感暂时处于麻醉状态,从而不会引发激烈的心理冲突而就可以轻松安宁地得到“肥美”“艳红”的草莓。
“草莓,真甜!”又一主观强烈想象!这种让人“垂涎欲滴”的感觉恰恰是“爬”的动力,又恰恰是“麻醉道德耻感”的有力兴奋剂。所以说,为什么“我愿我就可以爬过”呢?实实是因为“我”找到了“不动声色地爬”和“自我麻醉式的想象”因此,我觉得此笔实在绝妙!两句紧挨在一起,实际上曲折地显示了寻求某种禁忌之物的微妙复杂心理!
“可是”陡然一转!“围裙脏了”,刚才处心积虑营造的轻松安宁的心理气氛一下子被打破了!“围裙”一脏,素洁美丽的女性形象瞬间被打破,这对有着强烈爱美之心的女性,不啻一种重击!此一重击震荡心灵,从而让蠢蠢欲动的道德耻感急速上升占据心灵——一种美好的想像遽然结束!
——“上帝一定要骂我!”此上帝非为基督教惯常所谓博爱无私光明正大的的救世主之形象,他是要“严冷地咒骂”违背其意愿的世人的!一个“骂”突出“这样的上帝”高高在上之主宰统治地位,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亦为“道德耻感”之喻指也。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
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
爬过!
由于诗人温柔绵软的精神气质,这种禁忌看起来好像是慈祥的大人对小孩的一声温和的斥责!我以为,诗人用诗人主观心灵视角对刚才严酷的“上帝”形象进行了解构与重构——他是一个和诗人自己一样心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的纯真孩子!但要注意一点,这个上帝仍然“爬过去”,前后两种“爬”含义一样吗?我的答案:不一样!第一 上帝即为最高主宰,上帝之外无上帝,此时的“爬”是“自由的”,像纯真孩子一样带有游戏性质的。第二,上帝的至高性附带着神圣性,因此此处之“爬”完全是在心灵全然解放后,怀着爱情圣洁性的崇仰,以无比激动的心情缓缓等待爱情降临是也!又显示心态的从容。所以,这样的重构,完全消除了超越道德禁忌的对抗、冲突、焦灼和痛苦,并沿着原来的目标,出乎意料地进入到一个更加神圣的境界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因此,我断定:此一“心灵游戏”亦可为女性解放乃至人类解放助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