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常的上学之晨,我们行驶在路上。照例,孩子要求我放一段音乐,今天选的是古典音乐,莫扎特的《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
早上,看到孩子第N次把衬衣领子堆在套头衫里,几次想开口,终没有。只是在帮孩子梳头的时候轻轻把小白衬衣领子从红色的套头衫里轻牵出来。车上,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轻开小窗,让晨风吹进来,音乐轻柔一点,语言温和一点,“说教”效果会更好一点。
——宝贝,妈妈今天想给你谈一下临镜状态。什么叫临镜状态?简单地说就是要有镜头感,要有自律的意识,要时刻记得有第三只眼在观察着你的一言一行,在默默为你点头称赞或者摇头say no。随时随地问自己,我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
妈妈一直觉得一个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个形象既是外在的形象又是内在的形象。内在的形象是隐性的,外在的形象是显性的。心理学上有首因效应,就是一个人与人交往时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你是一个智慧的人,但你不注重细节,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你就会花更多的时间来修补你的第一印象。倘若我们从日常起居的点滴做起,始终有临镜状态。穿衣时就注意是不是把衣服穿整齐了,拉链扣好没有?背书包时是不是带子过长,书包拖在后背上,给人一种松松垮垮的印象,走路的时候把背挺直。要始终给人一个干净、阳光、精神百倍的状态。
——道理我都懂,但是好像我经常穿衣的时候就忘记了,背书包的时候也常常喜欢斜挎在手臂上。
——慢慢来,强化行动,刻意练习,形成身体记忆,形成一种习惯。妈妈在最近的时间都记得暗示无效后提醒你:衬衣领翻出来了吗?拉链扣好了没?裤脚有没有扎进袜子里?鞋带系好了吗?书包带子合适吗?走路时,背挺直了没?
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要有临镜状态?
——太多了。吃饭的时候注意吃相。我有时一遇到喜欢的食物就忘了优雅,有点狼吞虎咽。嘴里有饭的时候注意不要说话,等大家动筷时自己再吃,不站起来夹菜,不在别人夹荚时旋转桌盘。上课的时候学到一个知识点也问自己,这个会不会考?会以怎么样的方式考?我要怎么记住它?
——哇,宝贝!妈妈觉得你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强,妈妈希望你有临镜状态其实更多是希望你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一些生活上的细节。你都想到学习时如何有临镜状态了,老妈要为你点个赞。妈妈觉得你目前比较欠缺的是行动,用行动来佐证你的思考。 好了,背好你的书包,准备下车了~
——妈妈再见~
——宝贝再见,希望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开心~
孩子下车了,侧望她背着书包渐行渐远的背影,想起了静待花开,未知的前路等待我的,不知会是惊喜还是惊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