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行动的因素』
如果问一个戴眼镜的人,“你为什么会戴眼镜呢?”他八成会回答,“因为我视力不好。”这答案看起来没问题,但作者指出,从行动科学的角度看,它并不完全正确,更合适的答案应该是,“因为戴了眼镜之后看得更清楚了。”如果人们戴了眼镜也看不清楚的话,肯定就不戴了。
这个简单的例子里面包含了“行动科学管理术”中的“ABC模型”:
A(Antecedent)前提条件
B(Behavior)行动
C(Consequence)结果
前提条件是引发行动的环境,它可以促使人们行动,但是无法让行动多次重复。比如近视这个前提条件可以促使人们“戴眼镜”,但假如没有“看得更清楚”这个结果,人们就不会每天都戴着眼镜。也就是说,行动受到结果影响,只有“前提条件”无法让人坚持下去,出现好的“结果”时,行动才能持续。
另外,近在眼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更能刺激人。比如很多人下决心戒烟却控制不了自己,于是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因为意志薄弱所以总是吸烟”,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但是,他们之所以吸烟,就是因为烟能够马上带来“心情舒畅”、“精神放松”等让人舒服的感觉。如果他们一吸烟就会出现嗓子疼、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糟糕感觉的话,自然就会断了烟瘾。
所以,当出现像戒烟这样,“结果”不是很显著的情况时,给自己创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它可以是坏的,更可以是好的。比如决心戒烟后,破戒时,给自己点“颜色”瞧瞧,可以是长跑、吃自己不喜欢的食物或者在朋友圈“认错”等等;战胜抽烟的念头时,给自己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赏。
总结一下,很多人都有“改变自己,积极生活”的期望,但能够做到的人很少,为什么人们不能遵循内心的想法来活呢?其中的关键障碍就是行动。把注意力放到行动上,创造“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就可以更好地完成那些看似无法做到的事。
你最近完成了哪个小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