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49807/e5d2ae774e1e6e71.jpg)
我也用一回标题党常用的伎俩,因为想象中,这样的题目虽然低俗了些,但是比较能勾起阅读者好奇心——假如我格外出名的话。只是内容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1.墨子
“此仁也,义也,谓之天德,谓之天道,谓之圣王之道”。——墨子。
第一次读《墨子》,便觉似曾相识,初读他的言论,有一种酣畅淋漓、激动万分的感觉。直觉上,墨子是一个非常刚正的人,不像孔子那么温和敦厚,谦谦尚礼。墨家是纪律严明,视死如归的,倡导兼爱,非攻,尚贤,尊天……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由个体构成,而个体又受整体的制约……在某种意义上,个体便是人。生命是奥妙无穷的。例如道家学说谈及人体是一个小宇宙,这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的想象,这是千真万确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生命充满奥秘,探索生命的奥秘也不止实证科学这一条路,现在我是深深知道这一点了。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也理解了墨子为什么宣扬“兼爱”,因为每个人都是宝贵的,独一无二;每个人走过的生命之路也是宝贵的,无法复制。“兼爱”对于“整体”(例如社会)来说是极有好处的,它可使人与人之间,万物生灵,和谐相处。
因为要教儒学,我研读了儒家“四书”,觉得墨子的宇宙观远远超越儒家,他的宇宙观是宏观的、相对完整的。他对光学,杠杆,“小孔成像”等的研究十分卓越,因此被后人称为“科圣”。
中国文化的主体大致分为“出世”和“入世”两个部分,出世部分是佛道文化,入世部分是儒家文化。墨子学说虽然没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我觉得,他比儒家更高尚,更有心胸。他致力于劝人爱天下所有人以及制止战争,选贤用能,这是大境界。我想,要是墨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历史会改写吧,古代中国也许会再度出现禅让制。
另外,儒家的《大学》《中庸》可谓美文,《墨子》就没那么美了,这跟墨子拒绝音乐可能有点关系,像《大学》那种语言的律动,汉文音韵的优美,在《墨子》里几乎感受不到。当然,私以为,这可能也跟墨子擅长理工有点关系,他很是严谨认真,读《墨子》,觉得是一位长者,非常严肃地阐述着他的理论。
2、孟子。
他是我心目中最为理想的男人,他倡导做人要有“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一想到“至大至刚”和“浩然之气”,我就觉得那是非常有胸襟、非常豁达、非常有气度的;那样的男人,在精神层面里是伟岸而且清醒的。读《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对孟子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利于我们国家的吗?
孟子说: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读到这里,我感动得要哭了,觉的孟子这个人非常有正气而且率真,是个极好的人。
一个男人,就应该是重“义”的,包括要有正义感。中国人历经文革浩劫之后,正义和气节已经被粉碎殆尽。所以,今天的很多中国男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正义和自身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么是助纣为虐的恶人,要么是推波助澜的小人,要么是明哲保身的懦夫,要么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要么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要么就是一身酒色财气的庸夫……基本上,你是看不到“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的。所以,男人一定要有“义”,要正义。没有“正义”的男人,便不能算作男人,充其量只是个男性。
3、爱因斯坦。
不记得是谁写的《爱因斯坦》,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传记。爱因斯坦说:“我和所有活着的人是融为一体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极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该是很善良的,他相信生命是一个整体,他包容很多人,我几乎觉得那种境界里有一种浩瀚的东西。
我也非常欣赏他说过的,“一个人是否伟大,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而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这句话对于那些嗜杀成性、致力于谋权保权的君主们的盲目崇拜者是很好的启示。不过,通常崇拜暴力杀戮的人不大可能有脑筋去思考别人或者这个世界需要什么,因为他们的心胸只能容纳他们自己。甚至,他们希望一个狂暴的人统治国家,也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那点崇尚暴力的阴暗心理,这种心理需要发泄。在过去将近四十年的的岁月里,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最终发现,越是对弱小者残忍的人、越是欺压善良的人,其内心越恐惧怯懦,不敢担当……于是,他们会依靠手中的权利将自己手造的灾难推卸给别人,找很多的替罪羊……
一个男人如果值得崇拜,那一定是他内在的素质本身——善良,正义,宽容,责任,担当……而不是他获取的权利、地位和金钱。即使一个一名不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男人,如果他本性中有着善良和正义,敢于承担责任,那么他就是非常令人尊敬的。我一直在梦想中勾画着那样一个父亲的形象:他也许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文化,沉默寡言,腰弯背驼,脸晒得黝黑,坐在门槛上抽旱烟,但是,他永远承担责任,永远让你觉得他的存在是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使人安心……
这位科学家不止是个大境界的人,他还是一个有着高超智慧的人(这不是指他的物理研究)。因为他还说过: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个世界只是一个幻象,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可触及(大意)。晚年的他走入了宗教,也许,他发现了宗教所说的那一切是真实的,真正有着科研精神的人,会发现科学和宗教其实并不矛盾,会发现科学和宗教不过是探索宇宙真相与奥秘的两条不同的路而已。
另外,我在读了关于量子物理学家、科学思想家戴维·玻姆和他的著作的介绍之后,真觉得物理学是一门伟大的学科,波姆的理论在我面前展开了一个浩瀚的世界,这个世界跟宗教一样,同样是探索宇宙真相与奥秘的,然而它是那样严谨、冷静和广阔,可以无限延展,从宏观到微观,无限辽阔……这些使我明白了为什么国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科学家有宗教信仰,有些人还声称他们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启发。
4、安徒生。
他的作品有一种感人的力量,也许因为他是一个基督徒,有着源于信仰神而得来的智慧,他单纯、善良、宽容,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我喜欢他的《沼泽王的女儿》,文中那个传教士无私的行为让我感动得落泪。也喜欢他写的《蜗牛与玫瑰花》,这篇文章里有一种智慧,有着俏皮可爱的讽刺,也可以看出作者有一种独立于人世的孤独,而他又是善良的,他对生命本身的缺点非常宽容。虽然是译文,可是他的思想和他的心在他的文字背后是闪光的,就像璀璨的钻石。
5、曹雪芹。
不是因为他写了《红楼梦》,而是最近读了关于他另一著作《废艺斋集稿》的研究,通过读这本研究,我感到自己算是真正认识了曹雪芹。
他生得一点都不漂亮,身材矮而肥,面黑额广,眉梢稀疏,但是才华横溢——这里对曹雪芹外貌的描述解开了我心里的一个疑问——我一直在纳闷,如果曹雪芹如某些红学家研究的,就是贾宝玉本人,那么他怎么会创作出《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呢?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一个男人如果生的太漂亮了,他们大半的心思会用在吸引异性、自我陶醉和装帅摆酷上,一般不会太关注别人,基本上很难有那么卓越的观察力,他很难深刻。可是他如果没那么潇洒漂亮的话,就不同了,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关注别人,观察生活,而且会把心思花费在学习很多东西上。
曹雪芹擅长制作风筝,放风筝的水平令人惊叹;绘画技术高妙,而且吸收了西洋美术的画法,以至于他手绘的美人风筝被误认为是真人——我觉得肯定是这样,他一定会喜欢油画里那出神入化的光与影的运用,这刚好跟他高超的人物写实技巧相契合;他还擅长书法、篆刻、脱胎、烹饪、编织等等,他把这一切辑录成一本书,目的是让社会上的老弱病残、鳏寡孤独者能有一个谋生的手段。他在落拓的时候还非常侠义地照顾一个老妪,帮助一个残疾人等等,这一切都使《废艺斋集稿》的研究者认为,曹雪芹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墨子的影响。我也觉得似乎如此。每次读《红楼梦》,都觉得这是一个内心善良宽厚的人写的,他对人有着最基本的悲悯之心,有大智慧,即使描写一个不堪的人,也没过度的带有情绪,没有言辞犀利的去指责和谩骂。
他尊敬孔子,但没有大力推崇孝道,他笔下的贾宝玉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仕途经济”的活儿非常反感;他对假佛道以名行骗的伪尼姑伪道士没有好感;他对于年轻貌美的小姐出家与青灯古佛为伴甚感悲凉,所以他应该不会信仰佛教、道教和儒学,然而他对生命却有着一种超越儒家思想的“博爱”,我想那可能就是墨子的思想了。
先有伟大的思想境界,而后才有伟大的文章。我觉得写小说的人要先修自己的心胸和思想境界,然后才是天分才华、写作技巧之类,不然,可能真的就本末倒置了。
一个公众人物成为历史,若是被后人欣赏佩服,大半是他的思想有过人之处吧,隔着时间空间,隔着生与死的距离,依然可以被他的思想散发出的光所震撼。
网友评论
这段话我很有意见。我至今记得很久以前贴吧里有个人说的一句话,(原话不记得了,大意)如果一个人一直想成为一种人,并且努力去做,即使他还不是这种人,我们又有什么好说的呢。现在,我大概明白了,这是在讲儒家,儒生。力量到底是什么?我一直在琢磨,现在我试着回答一下,力量是融入骨血的理念,变成了本能的理念,精神力量。不管这个理念或者精神好坏,当你处于何种境地都会坚持,他就将变成你的力量,肉体的力量。懂了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当然,这是借用概念,因为拥有力量的人不用知就会行。大道为什么说至简,如果大道不是至简而是像书生所念的那样学富要五车,置拥有力量的人何地?所以大道必是至简的,时候一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也能立马领悟,不用之乎者也一大通。这是从书生这一方来说,反过来是什么呢,书生都是假的,他们本身是没有的,是,他们在努力做,但是最后是不是做到是不知道的,而拥有力量的武士他们本身就是,理念和执行力合一。高下立见。
我认为是这种人。但是,人做一件事,有时会产生复杂的后果,违背他的初衷……
儒学走的是下坡路。
所以呈现给后人的也不那么好。
儒学也受制于政治。
今天很多人在恢复传统文化,但是……
😁这个标题确实是标题党,偶一用之。
谢谢!
🙏🙏🙏
谢谢您的夸奖。我正在学习长传统文化。
🙏您真是过誉了。
我把您的文章也转发朋友圈了。
我正在学习传统文化,周老师您实在高看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