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经问山东临淄第一首长齐宣王,大王您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呢?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齐宣王笑而不答。
孟子便说,是为了吃好饭、穿名牌,还是为了多看些风景、美女、多听美妙的音乐?或者是得到更多人尊敬,所到之处前呼后拥,粉丝众多,被太多人伺候?假若是的话,您现在已经拥有了,您手下的大臣都可以为您提供。
原文:
孟子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大王,您的属下都可以提供给您,难道您真的是为了这点享受吗?
这是人的基本需求,无论赚钱、当官、做学问,大体逃不过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尊享。假若只停留在享受,没有更高的需求,就会堕落。比如贪官。比如出轨。比如偷盗。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是什么好事,无异于把孩子往火坑里送。因为学习的目的不纯粹,结果就会很危险。难以想象,孩子们都为了追求享受、娶个好媳妇、嫁个好老公而学。
齐宣王还算明白,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继续问,那么,您的最大愿望便可以知道了,您是想要扩张国土,使秦、楚这些大国都来朝贡您,自己君临中国,安抚四方落后的民族?
齐宣王虽然没有回应,但从表情的专注和欣喜回答了孟子猜测。
大欲,就是大想法,不是小目标。
辟土地,是开辟土地,开疆扩土之意。
朝秦楚的朝,是使动用法,使秦国、楚国来朝进贡。
莅,是临的意思。莅临,是尊贵的到来。莅中国而抚四夷,是一种愿望,在所有的诸侯国当中被尊奉,然后安抚四方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
文章里中国的概念不是今天中国的意思,解读成国中更贴切。
这就进入了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高级需求。哪一个企业老板不想多赚些钱,让企业上市呢?哪一个学习的孩子不想考入最高学府,成为宠儿,坐拥天下呢?
当齐宣王点头会意的时候,孟子话锋一转,把大王的美好阻断: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没那么容易,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没人不知道鱼在水里,而到树上去捉是错了方向,因为书上有树叶,长果实,没有鱼,大虾、螃蟹都没有。成语缘木求鱼源出于此。
一下子便将齐宣王美好的梦想打落一地。孟子甚至告知了严重的后果:你这样做恐怕缘木求鱼麻烦。爬上树去捉鱼,虽然捉不到鱼,却也没有什么后患。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费劲心力去干,一定会有灾祸在后头。
孟子给出的方案是四个字:施行仁政。
言外之意是,你的仁德还不够,按照目前的状态走下去会全军覆灭,死得很惨。更直白地说:你缺德。
生活里有很多德行不够的人总想成大事,这恰似孟子给出的结论:缘木求鱼。
有个朋友,不,应该不能称之为朋友的人到工作室来,经过一年多的交往我识别到她的心术不正。临走的时候送她一幅书法作品:养德。
德行不够自然要养,真心希望缺德之人把所缺弥补上来。德,是人情、人性规律。对于自己的进步、善良、勤俭、安宁和坦荡都是德,对于别人宽容、真诚、帮助和祝福也是德。
道德=到得。
德行到位,才能获得。
德道=得到。
德行到位了,自然就得到了。
我们想得到什么?
俩字:利润。
收入减去支出剩下的就是利润,这叫经济利润。还有情感利润。夫妻生活在一起,没有了关怀,缺乏了温存,失去了理解,丧失了信任,就是赔了。谁愿意过一种没有利润的生活呢?
孩子学习,投入了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的时间,一共16年,大学毕业后不能独立,不懂感恩,不知道孝敬,甚至身体肥胖,这也是赔了。全是负资产!
每一个家长都不要忽视孩子的独立教育、感恩教育、孝敬教育和体格教育。不然,学习多好也是缘木求鱼。
这就是学业的仁政。但我们太多家长和老师没有施行仁政,把一切的精力和精神都放在了学习上,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精致的、忘我的“缺德”者。
分数,相当于一个人的吃饱穿暖,是低级需求,必须要有。学生没有分数,基本等于没有生命。道德,是高级需求。只有分数,没有道德,基本等于失去生命。
一辈子,连同下一代,从来都是负资产运营。家风是父母为儿女留下的利润:美德遗传,缺德也遗传。
今天的原文是《孟子·梁惠王上·第八节》:
孟子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孟子曰:发政施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