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8-10 09:05 被阅读0次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卢照邻 〔唐代〕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远望所见所感,抒发浓浓的思归的情怀。    

首句点明题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远望。九月九日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登高的习俗。游子在外,都难免思乡思归,登高远望时,当然会遥望古乡的山川。这一句非常恰切地写出了游子此时此地的望乡动态。次句由动态转写心情,这种“归心归望”的情怀,不是直抒胸臆抒发出来,而是寄寓在“风烟”中,一个“积”字很有分量,道出了归心归望的程度。风烟有多浓多广,那么诗人的“归心归望”也就有多浓多广。这样表现了诗人的归思归望是浓浓的厚厚的。 

最后两句写诗人远在他乡的高山上,和大家一起喝着节日的菊花酒,而这里与故乡身隔万里,只能伤心地望着鸿雁飞向南天。重阳登高喝菊花酒是习俗,饮酒是叙事,而游子此时思归,难免多饮几杯,借以消乡愁,这就是事中寓情;饮酒消乡愁,叙事中寄寓了乡愁之情。“鸿雁天”是写景,是鸿雁南飞之景,而诗人是范阳人,雁南飞而反衬人不能北归,这就是景中含情了。  

杨慎举出此诗与王勃《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认为两诗雷同。实际上,王诗与此诗正好可以参读。王、卢的《九日》诗,虽然题材相同,构思相似,但是王诗的结句,问得痴情,问得无理而妙,表现诗入对南方生活的厌倦。而卢诗的结句,是以雁南飞反衬人不可北归的乡思.。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但艺术特色不同,非抄袭雷同可比。这两首诗,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构思细密,结构完整,是唐人绝句中的名篇。所谓“王、扬、卢、骆当时体”也。具实卢照邻的诗,以“适意为宗”,“不以繁辞为贵”,题材广泛,深情流丽,雄劲自然,富有奇崛的幻想色彩,无论是在“初唐四杰”中还是在整个唐初诗坛,都是十分突出的。

相关文章

  • 2018-10-17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

  •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卢照邻 〔唐代〕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赏析 这...

  • 一日一书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练字216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 ·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

  •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作者:唐.卢照龄 译析:石宏博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

  • 他乡共酌金花酒

    雪花轻易就埋葬了故乡的明月 却无法驱散游子心头的思念 一杯浊酒,千般滋味 饮下的是沧桑浮起的是故园 那棵永不枯萎的...

  • 异乡为客,卢照邻《九月九日旅眺》: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月九,重阳节,金秋临,丰收望。每当相逢良辰、欢迎佳节,古人总会选择出门游玩、观赏秋景,身插茱萸、登高远望。兴致到...

  • 重阳抒怀

    重阳登高眺山川, 峰峦叠嶂积风烟。 他乡独酌菊花酒, 万里共享不夜天。

  • 望月.遐思

    明月与我来缠绵,邀我共酌上九天。 桂花酒中识乾坤,广寒宫里瞰人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lx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