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有点不同寻常的假期里,我终于找到足不出户的理由,得以不受干扰地闭门读书。连日来,沉浸于王崧舟先生营造的诗意语文之境,如痴如醉,不知肉味。了解多一份,敬佩与喜爱就多一层。从来没有一个人的书与课让我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王崧舟先生的诗意语文,牢牢扎根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广博而持久的阅读,来自于他对人生的热爱与参悟,来自于对语文理想之境的执着沉迷与不懈的追求,更来自于他对儿童生命的关注与尊重。他的课,早已形成“精致、和谐、大气、开放”之风格。那种人课合一、浑然天成的课感,让人如沐春风;那种充盈于课堂的激情与生命的感动,犹如一道道光照耀人的思维,荡涤人的心灵,浸润人的情感。我沉浸其中,更向往这种美好而不失厚重、简约而不失意蕴的语文课堂之境。
他告诉我,一切读写只为重新发现自己;它让我明白,诗意即本色,要学着在不朽的文字中发现诗意;他提醒我们,在美中我们要安顿灵魂,教育当一慈悲为怀;他让我沉思,如何去进行指向诗意的文本细读,如何去营造课堂气场,怎样去牧养学生的诗意生命。而行吟在语文的路上的王先生,又何尝不是在诗意语文中挥洒诗意人生呢?他让我想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屈原,一个是李白。他们有着一样的执着与浪漫,有着一样纯净而高贵的灵魂。一场大病,经历生死劫难之后,他说他更能清晰地照见自己的灵魂,他说生命是一切永恒的修行。而诗人纪伯伦说,工作是看得见的爱,通过工作来爱生命,你就领悟了生命的深刻秘密。我以为先生是透悟了生命秘妙的人,因而他的课他的人无不充盈着一种通透豁达,却又不乏一种赤子般的纯净与激情。
一个老师走什么样的专业之路,与他经过的事,遇过的人,读过的书有着因果关联。感谢工作以来,不论在哪个学校上班,领导给我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聆听多位名师的课堂与讲座,在打开眼界的同时,也在思考着自己的专业成长。虽然一路走来,也没有谁在前面督促引领,却也在不断的阅读与积累中一步步缓慢成长。
相比而言,王崧舟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是那么的迅速和顺遂,毕业即分到上虞师范附小,第二年就评上绍兴市教坛新秀。第三年调上虞实小任教导主位,三年后又被任命副校长。最初这几年,用他的话说就是运气好,运气的确也很重要,可这跟他的勤奋有很大关系。一踏上工作岗位,他就养成了阅读理论书刊的习惯。善读善学善用,让他初茅庐,便大获成。后面的成长更是如此,如果没有他大量收集课堂实录“还原教学设计”的来回折腾,没有他盯住名师课堂实录的细品细磨的“情景填空”,没有他将课堂环节的切分成最小运作单位进行“微格剖象”,没有他每年200多节课的听评记录反思,没有他上万册藏书的深厚积淀,仅凭运气带来的机会,他能抓得住吗?多年的孤独,沉潜方才有硬惊人啊!
“取法乎上,得乎于中,取法乎中,得乎于下。”以名师为标,向名师学习,成不了名师,至少也会成为一个不误人子弟的优秀教师。王崧舟老师的理念我极为认同,他诗意语文的灵魂就是引领价值,文化的结承是诗意语文的血脉。他那种对学生的诉求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唤醒的信仰,也是我久久向往并一直追求的。那种让学生感性复活的策略让我寻觅良久,那种启迪智慧的课堂神韵让我深深着迷。那种深情款款、激情满满的课堂,那种充盈着诗意的语言表达绽放着生命芬芳的语文课堂,正是我所努力要抵达的彼岸。
仿佛是一种宿命,喜爱文字的我此生做了语文老师。也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与王崧舟的诗意相遇,因为在我的骨子里也有那么多诗意语文的因素。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语文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王先生说,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就是安的灵魂,就是从发自我们灵魂最深处的召唤,就是走向清静的彼岸净土,就是清除文明给我们的灵魂蒙上了的厚厚的尘土,让我们自然真诚鲜活的天分充分展现出来。人类的诗意栖居,正是这种天性的自然流泻。
其实,诗意,是一种与生命与万物对话的一种形式,一种上下求索的信念,一种出世的胸襟,也更是一种激情的投入。
沉潜下来,把对专业书籍的阅读,与教材文本的细读研究,与课堂实操相关联。每日的反思与书写记录,终将会让我们的专业成长与生命同步,渐渐成长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