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为老人祝寿时常常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还有一种说法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都是吉庆用语。古时的“东海”指渤海,渤海的海水一望无际,呈青苍色,因此也叫“沧海”。“沧海桑田”的“沧海”就是渤海。曹操《观沧海》中的名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就是登上渤海岸边的碣石山(在今河北省昌黎县)眺望渤海。
“东海”的含义明白了,可是“南山”是什么山呢?很多辞典都把“南山”解释成终南山,这是不对的。“寿比南山”出自《诗经·小雅·天保》,最后一段是:“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恒”指月到上弦;“骞”是损坏。这段诗的意思是:像上弦月那样渐渐圆满,像太阳一样东升。像南山之寿,不因风雨而剥蚀,也不会崩塌。像松柏那样茂盛,子子孙孙传承。
这里的“南山”应该解释为山的南面。中国位于北半球,南面比北面受阳光照射更多,因此房子的朝向都是面南背北。南面也是尊位,皇帝统治天下也称“南面”,即皇帝要面南背北而坐。山南水北叫“阳”,山北水南叫“阴”。山的南面阳光充足,降水也丰富,因此松柏长势旺盛,“南山之寿”“松柏之茂”正是用山南的松柏来比喻长寿,所谓“寿比南山不老松”是也。
“南山”指山的南面还有一个证据,就是俗语所说“马放南山”。“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最早写作“马入华山”,出自《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周武王灭商后,把马放到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到华山东边的桃林,表示不再乘用。孔安国注解说:“山南曰阳,桃林在华山东,皆非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复乘用。”
因为“归马于华山之阳”,后人就把“马入华山”也叫作“马放南山”。北周文学家庾信在《贺平邺都表》中写道:“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遣,兵藏武库,马入华山。”“鹿台”是殷纣王贮藏珠玉钱帛的地方;“离宫”是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武库”是未央宫中藏放兵器的地方。“兵藏武库,马入华山”被后人改造成“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么一改,“南山”的词义就不明了。
“寿比南山”作为祝寿语,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为官方和民间所用了。《南史·豫章文献王嶷传》:“嶷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比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
“貌言”即假话。王嶷堪称拍马屁的高手:皇帝能活一万岁,人人都知道是假话,但还是照说不误,唯独王嶷说只希望皇帝活一百岁,于愿足矣,这是从反面来拍皇帝的马屁。王嶷说“寿比南山”是“古来言”,可见这一俗语早就在民间流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