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这是祝寿的常用敬辞。
“寿比南山”一词也是有其十分久远的历史渊源的。其出处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小雅•天保》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
俾尔单厚,何福不除?
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穀。
罄无不宜,受天百禄。
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
禴祠烝尝,于公先王。
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
民之质矣,日用饮食。
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此诗文为周宣王(公元前828——前783年)时期,周宣王姬静的抚养人、老师兼臣子的召伯虎对宣王的祝福与寄托。殷切祝福宣王江山稳固,国泰民安,如南山之永固,如松柏之常青。
既然是周宣王的近臣,当离不开西周的政治中心——“镐京”,即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因此此诗文的作者的活动区域,当主要集中在今天的关中盆地,这片区域也是西周的畿辅重地。
因此作者所言之南山,即为关中盆地南边的终南山。
《诗经》还有一篇关于终南山的诗文:
《国风·秦风·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亡!
由此可知当时关中盆地区域的民众对终南山还是有不少的了解的,对于其物产等均有一些认识。“有条有梅”,当然也会看到南山上的青松。
秦岭山地至今仍有松柏等物种,在历史时期当然也不会罕见。进而由南山的岿然巍峨和松柏的四季常青作为对人寿长久和国运永祚的祝福,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