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到写作,再到内心。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在遇到生活冲突,写作冲突,内心冲突的时候,有时变的很脆弱,有时会异常的坚决。
生活最终的主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而只是我们常常不能这么想。而写作的冲突,来源于什么呢?我想来源于自己想写的,和纸上留下的有了很大的沟壑。而内心,每个人的内心都装个一个地球那么大,每个人的内心都想得到关怀和希望。还有没有另外一条路径去解决他们呢,是平息吗?这平息的方式又有哪些呢?
人们经常看到一句金句:“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看似简单而直接。说易行难也好,还是心魔做怪也罢,总之冲突就在那里真实的存在着。就如同有位登山者说:“山就在那里”。他可以直面山峰的存在,也就有了登山的欲望。有时信念,不是过于强大,而是真实存在。其实改变是一件异常痛苦的事情,也是一件异常兴奋、打鸡血的事情。
最初得到改变力量赋能的是来自一本叫做《曾国藩》的书。曾国藩为了解决自己,解决世事,解决报国,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改变的道路。改变性格,改变看问题的方式,改变沟通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最终他走上了一条真正奋斗之路。书,一星两点的潜移默化,告诉我们,改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不改变或许是更难的事情。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有冲突,冲突的根源,有人常说,和境界有关,或者和修养有关。我倒认为,和强大不强大有很大的关系。这里强大,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外在就是有一定经济基础,而内在讲的就是一个人的修养。冲突的平息,有时,会悄悄的,有时也会反复袭扰。换句话说,其实我们不是希望冲突能真正平息,而是希望减少冲突。这是一件,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好好去思考的事情。也许哲学对这件事,有很好的指引,你怎么看自己,怎么看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在前面。话不多说。
写作的冲突,这是这两年一直在冲突的事情。写小说,怕写的太悲惨,而生活究竟有那么悲惨吗?还有冲突,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去写下去。其实冲突,就来源于对写作特别的执念,对看过的一些小说的嗤之以鼻。总觉得自己也可以完成。写作的事情,看似简单,实则比登天还难。读那么多书,还不知道书中的秘籍在哪里。就像九阳真功的炼成一样曲曲折折,艰难困苦。写作也是,是教会的吗?是看会的吗?冲突在那放着。在《挪威的森林》中,让我体会到一个男性的冲突,一个女性的冲突。当时我一下感觉柳暗花明的感觉。写作,就是在写冲突,把人物写活了,或许冲突自然就应运纸上。
小说的结尾,可以叫做平息。每个人对一本小说的关切和喜爱程度多多来源于平息。小时候,在电影院看《世上只有妈妈好》,所有人在电影放完中,哭泣声,连成一片。这也叫做平息。当《红楼们》那繁华盛世,毁于一旦时,天上和地下的转换中,平息就这样直白的告诉大家。还有一类平息就像《追风者的人》中,那个怯弱,胆小的人,最终靠救赎,平息自己多年的痛苦。平息的方式的很多,以上的平息都是可圈可点。
那么内心的平息呢?谁说了算。答案也不好讲。每个人,按西方人讲,是有灵魂这一说。而这灵魂或许就指的每个人的内心。正如鲁迅先生那毅然决然的高歌一句:“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内心的世界,丰富多彩到生与死的灵魂拷问。
究竟内心的冲突是什么?我今天想说,每个人都在内心中,存在很多很多寂寞沙洲冷,也存在很多不敢去诉说的东西。这些就叫做冲突。内心的世界,比外在的世界还波澜壮阔,还荣辱不惊。人们每天都在讨论互联网,帖子上的种种是非,其实是在对自己内心进行冲突与平息。
内心。如果让现在的我判断,如果我内心有冲突,我的眼睛是没有多少生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的温暖或者不屑,正是观察当代人和自己内因的映照。
每当内心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也许眼睛,眼神会告诉我们。我不信什么畅销书决绝的干条条,我只相信,人活在这个多彩世界中,他的内心,也是在泥沙俱下下,自会有万钧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