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德经第十四章

作者: 捱不明的更漏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2:55 被阅读0次

马王堆帛书较注: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王弼版: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一”是道的另一个称呼。世间万物融合为一个整体,没有了分别心,没有了二分性,没有了你我,美丑,善恶,爱恨,五色,五音,五味,....。那就是道。第十章的“载营魄抱一”的“一”也是这一种融合。“一”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也说(问)不了。如果我们说“一”,那么“二”,“三”...都随着出现了,并且把所有的分别心都带进来了。因为如果没有“二”的话,“一”意味着什么呢?所以一怎么能说呢?既然道没有二分性,那么就不明不暗,似物非物,无状之状,混沌恍惚。古今之道是同(通)的。我们以感受现在的物质而接触到道,就可以知道远古起始之道,从而了解道的运行。

这一章对应第一章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类似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那个奇点,爆炸以后还是一个整体,只是展现了不同的形态与方式。

相关文章

  •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

    ——笨笨明愚解《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德经》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

  • 微妙玄通:学习《道德经》体会(16)

    文/若冰 (《道德经》第十五章 ) 《道德经》第十四章,老子为我们描述了“道”的样子,阐述了怎么“执古御今”。 我...

  • 执古御今:学习《道德经》心得(15)

    文/若冰 (《道德经)第十四章 )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三章里告诫人们身体和宠辱一样都是我们的大患,我们要以“贵身...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十六)执古之道,以御今之

    至道学宫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第十四章解读。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

  • 初识《老子》第14章

    第十四章一百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

  • 应对不确定时代

    《道德经》学习体悟10 道德经中不确定性 《道德经》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听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 道德经之系统思维

    #本文源自道德经第十四章的思考 道,就是规律。懂道,就是懂规律。 道德经善用比喻,如何形容道?对于道来说,用能见的...

  • 小瓶颈期

    日精进第40天】 一、【学~勤学】 ①日常课诵 诵读《道德经》第十四章和注解二遍,《京瓷哲学》第十四条,《定位》第...

  • 牧童眼里《道德经》(63)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道德经》第十四章赏析 ...

  • 牧童眼里《道德经》(65)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道德经》第十四章赏析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十四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xj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