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眼里《道德经》(63)

作者: 西北晓峰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12:17 被阅读3次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牧童眼里《道德经》(63)

      《道德经》第十四章赏析

              ――――牧童对第十四章的认知

    牧童更认可帛书版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胃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胃忽望。隋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道纪。

    先说字词

    胃通谓,隋通随

    夷的意思是消失、不存在,此处应解释为无形无像;

    希:应解释为无声无息;

    微:应解释为无实无质;

    致诘:对某盘根问底而说明究竟。

    混:相合或都有;

    皦:清晰清楚以形容无形无状;皦,读作:jiǎo。该字古同“皎”,洁白,明亮意思。又玉石洁白的;分明;清晰:清白的意思。也是中国姓。(通行本中)

    一者:希、微、夷的混合总称。

    谬:是一个汉字,读作miù,本意是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错误的,不合情理的,差错。礼记·中庸》有记载:考之三王而不谬。

    昧:占有或据为己有以形容无实无质,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是承接上句以讲道之人;

    寻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ún xún,指无边无际。

    绳绳:飘渺虚无而延绵不绝,(通行本,)

    名:描绘描述。

    无状之状:没有形状,无物之物:没有实质的东西。

    惚恍:若有若无的感觉不到。(通行本)

    忽望:似有似无,没实质但存在的现象。

    迎之:面对面

    其首:它的面目和形态,

    随之:与它在一起,

    其后:它的实际存在。

    执古之道:秉承最初的(或原来的)特性,御:主导,

    有:存在的一切。

    古始:最初的(原来的)开始。

    道纪:道的核心规律。

    牧童对全章认知释义:

    (有一种称做道的“东西”。它无形无像无声无息似虚无却真实存在。)

    用眼睛看不见(无形无像)叫做夷,用耳朵听不到(无声无息)叫做希,用手拿捏却感觉不到(无实无质却真实存在)。上述三种现象所表述的“东西”是盘不出根问不到底的,且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说明究竟。

          但希、夷、微这三种现象表现的是同一种“东西”的形(视,直观的物质及现象)、声(听,也可引伸为动态。)、态(微,真实存在,很微小,许多的微小积累至无所不在,真实的存在却抓不住握不着)。

          希、夷、微既是表述的同一“东西”,其间又相互关联不可相互彻底分割。故和谐一统地存在。

          希、夷、微的和谐一统地存在,向前追溯不到尽头也看不清楚,但一在存在,自有它的合理性。向后也不是黝黑一片,依以前存在的规律和现今存在的状态也可以推演出一定的规律,也可预知一些。它似乎就一直默默地存在着,上不见源头,后不见止点,在人类意识存在的地方都有它的存在,却无法像对某物质或某现象一般给它定性起名。它不仅无实物更不会有形态,就象没有它的存在。既没形更无态,似有似乎,以致使人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

          实质情况是它是真实存在的,不用心是发现不了的,它以亘古存在的物质为载体真实的存在,因无实质,故须用心去发现去感悟。又因无处不在,便不见首尾,无法溯源定后,犹如“神龙”不见首尾。它以神秘却真实的状态积极存在着。

          又或以人对它的态度决定了它对人的态度 。

          而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东西就是“道”,道是真实的存在,认知且遵循道的规律对我们不无裨益。

          认知“道”,只有以现今的环境、势时、自我眼界等入手,用心认知、探索、总结以致用。

          掌握、认知了“道”,遵循“道”的规律,就可以很好地发展或保全自己,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合理运用。

          认识、探索、总结、致用、遵循了“道”,我们就可以推测上古,预测未来。这就是循道的神奇之处。

          道,就是无数物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固有特性(内在的似恒常态的特质)及规律(外在周期性表现)的总合。

        牧童以为本章主要论述了道的存在及意义,包括生成、形态、存在方式、对有意识物质的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牧童眼里《道德经》(6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zs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