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85601/9abc3e57ed6ff5e4.jpg)
过节放假的时候,常常会有聚会,人群不限,可能是许久未联系的旧友,可能是大学的同窗,或者小时候光腚就开始玩耍的同伴。总之,在联络感情的聚会之下,免不了觥筹交错的吹牛逼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会明显分成为三类:第一类,自不多言,江湖尽是传说。静静的坐在那里,脸上就是大写的牛逼,这种人,通常安静、少言,但是一颦一笑全是焦点。第二类,可能正在走在通往牛逼的路上,可能正在失败的路上,内心急切的需要肯定,需要关注。现状的纠结、内心的宏大愿望之间充满了正在吹的牛逼。第三类,言语的巨人。如果忽视了手中拿的双卡双待手机,真的感觉他下一秒就会跟库克通话。自诩为资源的串联者,关键人脉的中转站。上到马云的小舅子,下到王思聪的发小,就连新近网红也是一哥们签约的资源。分分钟给你窜一开眼界的大局。这类型的沟通通常以嘿,我有一哥们/姐们开始,又以有事你说话结束。你若遇着难处,他的手机永远无人接听,他的微信永远不在服务区。
对于第三类人,又有这样几类:第一类,怀里真的揣了那么一些七拐八绕,有个半毛钱关系的资源,但是通常只能做的谈资,当不了真。第二类,所有的牛逼都来自想象力,可能看到了网红的段子,小说的金句,知乎的大神,总之碎片拼起的世界观。第三类,身处牛逼的平台,作为一颗螺丝钉,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大场面,隐隐约约罩着一股虚妄,看得见却摸不着,他说是真的,他想的是真的,但是真的若细究起来,那些平台的成功,那些大场面,跟他也只算的上0.8毛钱的关系。
我们常常对前两类人分的明白,却常常对于第三类人自处而不自知。而且极有可能,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一类人。
我们夸大了自己在整个平台的作用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不可一世,春风得意,年少轻狂。觉得那怕天上的月亮也是唾手可得之事。而事实是当你离开你所在的平台,你会瞬间觉得人情冷暖,人走茶凉,但是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只是当你离开了那个圈层之后,你的牛逼光环迷雾就会褪去,露出本来的面目。
我们遇见偶像会合影、遇见名人会尽力的与他们产生交集,就好像记者对于名人的采访,可以跨越职级,分享到那些珍贵的想法、意见。但是有一天你从媒体转到了企业,就会感受到巨大的落差,曾经的呼风唤雨感受好像瞬间被席卷。那些津津乐道的朋友圈、照片、那些呼之欲出的我很牛逼,顿时就会变得明晃晃的挂在头顶,尴尬的无法抬头。
而我们常常在这种追逐之中,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让那些平台的牛逼、别人的牛逼,掩盖了自己的怂逼。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在春风得意之时保持警醒?很简单,一句话,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也别把别人太当回事。别人的光就像聚光灯,会随着别人而去,有幸在某个瞬间分享了那个光芒也请记得,牛逼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
保持内心的警醒,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牛逼。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