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成长励志
都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那已经输了就只能等死吗?

都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那已经输了就只能等死吗?

作者: 柚妈充电屋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12:00 被阅读23次

    “我已经30岁了,现在学画画还来得及吗?”

    “看朗朗弹琴的样子,真是太帅了,可惜我一点音乐细胞都没有,要不然我也去学钢琴了。”

    你是不是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觉得自己没有艺术细胞,只能静静的做个观众,看别人的画展,听别人演奏,心中留下羡慕和遗憾。

    先别着急感慨,看看下边这张图片。

    image

    你能想象左右两边的画都是出自一人,且只间隔了5天吗?

    这是《用右脑绘画》的作者贝蒂·爱德华兹曾经举办过的短期绘画培训班的学院作品。左边的图是学员进班前的自画像,右侧的是学员参加5天培训后的作品。是不是很难相信,仅仅间隔5天,差距会这么大?

    爱德华兹认为,绘画并不是一项神奇的才能,而是一种观察的技能,是人们对边、空间、物体之间的关系、光影及整体的观察能力。绘画是观察学习各个构成部分,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工艺的流程。有些人可以自然获得这些技能,有些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把这些技能联系到一起。通过这些学习后的自画像,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其实所谓的艺术细胞,所谓的天分,都是人为设定的障碍。“我没有天分,我学不来,我已经三十岁了,来不及了”。这种障碍的设定源于我们的思维模式。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就与思维模式有关,这本书的名字叫《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在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都有不俗的成就。

    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卡罗尔·德韦克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研究,运用大量的案例,揭示了思维模式是决定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image

    1. 两种思维模式

    卡罗尔·德韦克认为,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说,“我不会将世界分成强和弱,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

    为什么有好学者,有不好学者呢?这是因为有人认为,能力是天生的,是固定不变的,学和不学没什么区别。还有人认为,能力是可以成长的,学习就是让能力增长的有效途径。

    本杰明所说的“好学者”,就是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我们是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的谆谆教导下长大的,这八个字用来解释成长型思维模式也是极为恰当的。“好好学习”是行动,“天天向上”,是态度,以及对结果的追求。

    不好学者,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固定型思维的人,更相信天赋,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优秀”,他们不相信成长,认为只有“笨鸟”才需要先飞。当然,他们也无法接受挫折,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就会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

    妹妹多年前高考失利,只读了专科。毕业后也不是很顺利,我劝她继续读个深造,读个本科。

    她说,“就算读了本科,用人单位也会觉得专接本的学历比不上统考的本科学历。”

    现在毕业七八年了,做着一份“食之无味,弃之饿死”的工作,每天在“不喜欢工作,不喜欢同事”的碎碎念中生活。

    妹妹的这种想法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她不相信努力会带来成长,她觉得自己在起跑线上已经落后了,也没想过加速奔跑,干脆自暴自弃,得过且过了。

    起跑线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但往前一步,就会离终点更进一步。固执的留在起跑线上,那终点必然是一生无法企及的高度。

    两种思维模式一比较,你肯定会觉得,成长型思维模式好像更好一些。但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思维模式的影子。

    妹妹虽然对工作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但这不影响她对美食的热爱。闲暇时间她就研究菜谱,买稀奇古怪的食材,做美味的佳肴。对美食的热爱,充分凸显了她的成长型思维。

    2. 思维模式能转变吗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某些固定思维影响了你的发展,你可以有针对性的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给出了改变思维模式的四部曲:接受、观察、命名、教育。

    接受自己身上有两种思维模式;

    观察什么情况下固定型思维模式会发挥作用,影响你的行为;

    给固定思维命名****,可以给他它起个可爱的名字,和它对话;

    教育固定思维,说服固定思维勇于进取,努力成长。

    我从初中才开始学英语,英语老师是半路出家,口语带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导致我的英语惨不忍“听”,基本不敢开口说话。

    好在那时候英语考试偏重词汇语法,没有口语测试,所以我顺利的通过中考高考,四六级考试。工作后因为对英语没有自信,错失了很多的机会。

    我一度认为也就这样了。上学的时候都没好好学过口语,现在都三十多岁了,也没有英文考试,口语不好就不好吧。只能继续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别人用流利的英语跟外国友人交谈。

    直到我读到《终身成长》这本书,我才明白,对口语放任的态度,是我的固定思维模式在作祟。以前没学好,现在也可以继续学,就算没有考试,也可以让自己的哑巴英语开口,也能让自己成为自己羡慕的那种人。

    我按照《终身成长》的办法,来改造我的固定思维。我给我的固定思维起了个形象又可爱的名字叫“小懒懒”,每次我想偷懒止步不前的时候,我都提醒自己,是“小懒懒”在搞破坏,我要战胜它。

    我给自己定下了每天练口语40分钟的目标,早晨闹钟准时把我叫醒,就像上学时的晨读,跟着APP开始说英语。

    最初“小懒懒”经常跑出来劝我睡觉吧,学英语没什么用。但我已经识破了“小懒懒”的招数,我坚持了下来。我的哑巴英语不再哑巴,我可以开口说英语,“小懒懒”也逐渐被同化。每天早起雷打不动的40分钟,成了我一天精力充沛的秘籍。

    3. 怎样引导下一代

    我到三十多岁才知道思维模式的重要性,历时不长的刻意改造,已经让我受益良多。如果我从小就知晓思维模式的重要性,想必会受益更多。

    如何让下一代从小就养成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呢?

    比如,孩子玩积木,总也搭不好,心情烦躁,在那发脾气。

    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按照我以前的套路,先用同理心,安抚孩子的情绪,别着急,慢慢来,然后做正确示范。我一直是这样做的,以前我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孩子往往不买账,不想继续玩了。

    自从我了解了思维模式,我察觉到自己的做法是欠妥当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在孩子面对挫折情绪低落时,妈妈以“巨人”的形象出现,解决了困扰孩子很久的难题。

    强烈的对比,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孩子很容易陷入固定思维的怪圈,“妈妈厉害,我笨,妈妈会,我不会。”一旦孩子把自己划入了“笨”的行列,他就不会积极想办法来改变结果了。

    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有技巧的示弱,妈妈也不太会,我们一起想办法吧。这是孩子的战场,他是主导,家长可以“笨”一些,旁敲侧击,让孩子自己想办法。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无心”地提示一下,助推孩子的成长。

    面对挫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成长型思维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

    解决了问题,家长需要用“表扬”和“鼓励”来肯定孩子。那如何表扬孩子呢?

    奶奶每次表扬孩子,都是固定的三个字,“你真棒”。直到有一天,在奶奶表扬完孩子“你真棒”之后,孩子反问了一句“我哪里棒?”,奶奶顿时哑口无言。

    表扬孩子,也是有策略的。

    海姆·吉诺特,毕生都在研究儿童教育。他认为,“表扬孩子时,不要表扬他的个性特质,而是要表扬他的努力和成就。”

    要表扬孩子的努力,而值得表扬的努力,应该是有效的努力。

    想起我小学的同桌,一个寡言少语的男生。每天都坐在座位上看书,写字,课间休息也不离开座位。据他妈妈说,他回家也不看电视,一直看书写作业。

    每次考试都名列前三甲,不过是倒数的。他很努力,但他的努力是无效的。

    如果要引导他,就不应该是表扬他无效的努力,而是和他一起找到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

    孩子捧回一张奖状,得意洋洋的向你炫耀期待表扬的时候,你应该怎么说?

    别骄傲,你才全校第一。看人家阳阳,考的是全市第一。——打压式表扬

    你太优秀,太聪明了。——固定思维式表扬

    你这段时间非常努力,这是你应得的,我为你骄傲。——成长型思维式表扬

    打压式的表扬,是我从小到大一直都面对的。我小时候算传说中的“学霸”,每当我捧回一张奖状,妈妈就会乐滋滋的教育我,“这不算什么,你就是年级第一而已,又不是全市第一,更不是全国第一。不能骄傲啊!”

    这也导致我虽然学习成绩好,但没有一点霸气,极度缺乏自信。

    “优秀”,“聪明”,是现在最常听到表扬孩子的词语。一旦孩子身上背负了“优秀”、“聪明”的标签,是否还会和其他“不优秀”的人一起努力,是否能承受偶尔“不优秀”带来的挫败?

    成长型思维,不仅需要努力,更需要有效努力来达成好结果。期间会经历失败,但失败不是否定,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就像爱迪生,为了研制灯泡失败了几千次,但“至少证明了几千种不能作为灯芯的材料”。固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结果,但有效的努力,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本就焦虑的家长更加焦虑。起跑线固然有前有后,但起跑线毕竟只是开始。漫漫人生路,从起跑线出发后,有匀速前行的,有加速超车的,有原地踏步的,甚至有后退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起跑线的差距并非不可逾越,在人生路上实现加速超车,掌握加速的技能才是最重要的。终身成长,就是能让你在人生路上全速前进,加速超车的致胜法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那已经输了就只能等死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ep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