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散文读书
书评|《一个人的朝圣》,觐见的是自己

书评|《一个人的朝圣》,觐见的是自己

作者: 夜莺Louisa | 来源:发表于2021-03-19 17:01 被阅读0次

    如果你将近70岁,你还会长途跋涉到一个地方朝圣吗?

    我想象了一下自己70岁的样子,然后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跟自己说,到不到那个地方不重要了,只要心一直在路上就好。

    朝圣是什么呢?其实也就是行走,它并非是有信仰的人才会做的行为。我们的人生需要有这样的行走,而很多人却不知道自己需要。这踏出的第一脚,或许也是不需要计划的,它是顺其自然的。不然我们也不会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真是冥冥中的注定啊。

    刚刚读完《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说的不是宗教意义上的朝圣,却道出了同样的真谛。说到底,不管是何种形式,只要我们“上路”,就都能找到一条路径,一条把自己带回来的路径。

    普遍意义上的朝圣,是去觐见那位万能者,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命名。不管我们想要觐见的是谁,是否能以物质的形态来看见,那些觐见都是为了让我们觐见自己,获知自己的真实面目,袒露自己的无知、恐惧和无助,然后对生命俯首称臣。

    也许行走过的人都会知道那种感觉。那种时刻之下,有个声音会回应我们,有问必答。而朝圣又并非是去寻找一个答案,因为在这个过程里,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里,主人翁是一个年近70的老人,在某一天收到一封简短的信而临时做了一个行走的决定。在出发时,他没带任何装备,因这个决定就是在出门寄信的当下慢慢促成的。看似即兴的一个决定,其实是事情发展的顶点,它并非偶然。就好像燎原的星星之火,如果没有星星火苗的叠加,它形成不了大火。每个人都潜藏着一股自发朝圣的情结,就看那些星星之火何时促成一把烈火。

    70岁的老人叫哈罗德,他做出这样一个壮举的决定,为的以步行的方式来企图拯救一位快要死去的朋友。在人们眼里,这颇有浪漫色彩,因为这位朋友是一位女性。

    哈罗德并非有计划要去了结心中那些无法名状的种种“不应该是这样的”的对抗和无奈,而这一切就这么发生了。就在某个当下,促成了人们以“朝圣”来命名的这场行走。人们之所以以“朝圣”来描述老人的壮举,是因为它似乎上升到了别样的意义,这个行为的背后,刚开始人们以为这最大的意义是:信念。

    而对哈罗德来说,信念只不过是他想这位朋友活过来的心愿或者想去了结夙愿的一种拖延死神到来的方式,但是走着走着,行走的意义发生变化了。那些夙愿在行走中化解,见不见到那个人好像也不重要。所以,行走本身就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在于行走这件事的本身,它的过程。

    哈罗德以不大确定的方式建立起这份信念,无形中鼓励自己踏上了这趟旅程,发现了另一片天地,也找回了自己。

    朝圣,行走,是把我们带入一种场域之中。在那里,我们会以不同的视角看人,会以不同的步伐与大地接触,会以不同的方式与万物互动,它就是把我们从原有的模式、习惯中脱离出来,让我们重新去看待这个世界,与之交流。

    可是,行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如书中说的:

    “你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吃,吃也一样。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

    有些东西我们觉得不难,是因为我们还真正开始去做它,从而我们才有了很多感觉到不顺畅的地方。比如走路,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人走在荒野中,没有体会到饥肠辘辘的感觉,没有留意过日出和日落时天空的不同颜色,我们便也无法留意到脚下、心跳的节奏异常的明显、以及在那个当下想起的某些人。

    想起的这些种种就像一个演播器,把我们好的、丑的、快乐的、伤心的都挖了出来。主人翁哈罗德在这个过程之中看见自己死去的儿子、想起自己跟妻子相恋时的情景,当然也想起自己懦弱到不敢到棺材边看看儿子最后一眼......这些,都会在我们行走之中浮现出来,挥之不去,万分清晰。

    有很多人行走前都会带着一个问题,就如我,几年前也揣着好多的问题上路,企图在那次行走中得到一个答案。后来,我才知道,朝圣并非是要找到答案,而是把那个困扰我们的问题转化成不是问题。那些我们过不去的事情其实没有答案。我们之所以想要答案,是对发生的事情带着抗拒,不想去接纳,不接受它的发生。当我们接受它的发生,一切就不需要答案了,因为它原本就是一种合理的存在。

    行走的那条路线,都是为了把我们牵引到一个地方,让我们放下。这份放下,有来自于自己的,也有来自于别人的。

    但凡我们开始行走,我们也席卷了很多人的行走。像哈罗德,表面上是他自己上路了,妻子寸步不离家门,她也像踏上了行走之路,她也找回了自己。我们每个人,一旦自己做出了有别于平时的举动,进入一个超度聚焦的场域,把自己拉回到当下,与我们有牵连的人也会发生改变,因为这种巨大的转变会带来能量的辐射。

    我还记得,在我朝圣归来时,先生说从我身上感受到了平静。那份平静不是来自于我获得了某个答案,而是学会了与问题共处。

    朝圣,或许也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来表述:自我救赎。除了自救,没有任何人能把我们救起。

    哈罗德走了一遭,在自己的晚年把一切都掀了个底朝天,在最后,那海边的椅子上和妻子发出那些怎么也控制不住的笑声,仿佛是对所有人间的悲伤者一种又好笑又怜爱的举动:

    那些笑声啊,都和那些过不去的坎紧紧相连,其实埋得不是太深的。

    想以文字的方式来记录这本读过的书,是因为情节安排得极其巧妙,叙述得又如此细腻,仿佛跟着作者的笔尖从南到北跨越了整个英格兰。景色、人物、内心的冲突,像涓涓流淌的小河,带着淡定和优雅娓娓道来,即使是极大的冲突也是可以用平静的方式把它埋藏于底下,以风平浪静之势来掩盖那些毛躁的又激烈的情绪,这确实是一位作者的精妙之处。对生命、对自己的剖析需要在一个类似真空的空间里让读者也进去,感受人物的不易,感受他们之间普通的一生又反映了多少人类似的一生,从而产生了共鸣。

    没有人不需要这样一场朝圣,不管以任何形式,我们对找寻自己这件事永远都迫在眉睫。如果不及时处理,到了生命最后那一刻,或许我们无法淡然地离开这个世界。那到了那个世界,我们又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趁着自己余生还有些许时间,上路赏景吧,我们定会赏出不一样的那些。那些不仅仅是风景,是以自己为主角的一部电影。就如“桥上的人在看风景,看风景的人正在看你”,桥上的人,看风景的人,都是你。

    之所以这么喜欢看小说,是生活中的再平常不过的一些事纳入小说这样一个框架之中,它被放大,被聚焦,让我们去遇上一些人物,而这些人物都是我们每一个自己。

    如此,我也跟着作者,觐见了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一个人的朝圣》,觐见的是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fb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