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个大水壶,吨吨灌水的感觉确实不错,而且不用每天花个两块钱去买纯净水了。我认为去为纯净水付费是这个世界上最傻的行为,特别是一些给水做高端化包装的产品,将这个世界上最寻常最普遍的事物拿来叫你付费叫你买单。
我认为我为纯净水所付出的最多就是它的便捷性,什么健康啊,矿物质啊,简直不要太智商税了,好像换个矿泉水的名字就能一口补全元素周期表了,我也没听说那些高质量人士需要一瓶水来维持身体矿物质平衡,也没听说哪个人因为少饮了几瓶矿泉水就身体这不行那不行了,当然不喝水身体肯定不得好。
一瓶水,一瓶高端的水,我们在购买它的时候,是购买它的什么呢,真的只是水吗?当然不是,是由它背后编织的故事,背景;是它品牌所代表的社会属性,是由这个水所映射的社会符号。
现在的人们陷入了一个逆向行驶的怪圈。本来是由社会阶层的文化消费氛围所营造出来的社会符号象征(当然也有刻意营销专门来钓傻子的)这一必要条件推理被人完成了充分条件,就好似买了一件名牌,饮了一瓶贵族水就能成为真正的贵族。几千年的阶级壁垒居然被消费主义结构演绎得如同脆纸一般,但实际上呢。那些高处倾斜下来的社会符号的瀑布,洋洋洒洒落地,池水里面鱼儿却永远也不能沿着瀑布爬上去。
于是后现代主义的狂欢开始了,一段又一段,先是中产阶级,又是什么小资情调。他们在两个阶层之间不断搭梯架桥,大发善心地将人们领入他们的小雷音寺,但始终没有任何地实质性改变。
就像之前看的那本书所说,后现代解构了中心权威,精英个人,却又没有建立起一个足以支撑起内心支柱的思想,于是高度资本主义下的消费主义乘虚而入,那些感官的声色犬马,美丽新世界,欣欣向荣又死气沉沉地一片。
饮下杯中水,不愿再做长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