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回了老家,刚吃完午饭,大姑姐的男亲家李哥就来串门,一聊就是大半下午,直到四点多被一个电话叫走时,还仿佛仍有些言犹未尽。
聊的话题自然是他家儿子一家三口,其中聊得更多的还是其儿媳也即我家先生的外甥女的一些令人汗颜的事情。
有谁家的儿媳会唆使自家六七岁的儿子去跟公爹要钱?因为公爹替他们小两口种了他们不愿意种的几亩口粮地。有谁家的儿媳自己全职在家,却拿着自己丈夫穿脏了的羽绒服理所应当地让公爹给清洗?又有谁家的儿媳自己儿子生病住院,以手里没钱为由理直气壮地让公爹出钱,公爹稍有迟疑便勃然翻脸,对其不理不睬?
或许有很多人会对此感到难以置信,但这些事都与我家先生的外甥女心心脱不了干系。
心心的公婆几年前离婚了,因为各自都背着债务需要打工还债,无法像之前承诺的那样帮她带孩子,她只能自己在家照顾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这让她深感不忿,总觉得公婆亏欠了自己。既然自己因要带孩子无法出去打工挣钱,那孩子的花销就该由爷爷奶奶负担。于是,婆婆每隔三两天就要给他们蒸一锅馒头或包子之类的面食,公爹则负责给孙子缴纳三年的幼儿园费用。
外甥女婿也不是个能吃苦的人,在城里跟人合伙做装修,干了两年非但没挣到钱,反倒欠了一屁股的债。无奈回到村里,在镇里一家石墨加工厂打工。别人都选择了下车间,每月能挣一万好几千,他怕脏怕累选择了在办公室化验兼打杂,每月工资4500元,要还1000多元的房贷,以及之前投资时的借款,再交给心心2000元作为日常开销,手里的余钱估计不足1000元,也不知道那日子怎么能过得下去。1米八的个头儿、体重190多斤的小伙子居然如此不思上进,正所谓一:“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口子懒的程度真可谓如出一辙。
想想一家三口每月连3000元都不足,我跟他舅着实替他们愁得慌。可人家小两口可是一点都不愁,尤其是心心,脑筋一转就有了主意。自家公爹在另一家石墨加工厂下车间,每月八九千,不得帮帮他儿子?于是就径直去找公爹:"爸爸,恁儿挣钱太少了,都不够花的,你在石墨厂一个月 八九千,一个人也花不了,就给俺点花花吧。"
儿媳妇都要到跟前了,当公爹的能不给吗?李哥只好给了她5000元。
心心笑眯眯地收下了钱,儿子无能爹负责,这钱给得合情合理,收得也自然心安理得。
过了没多久心心又有了主意:“爸爸,林林的衣服和鞋都小了,该换新的了。我为了照顾他不能出去上班挣钱。”
既然是孙子的事,当爷爷的自然是义不容辞:“我给他买,马上就去。”爷孙三人去了商场,在心心的指挥下满载而归,衣服鞋子都是一买两套(双),加上吃的玩的,每次至少二三百元。
“这几年我在他们身上花了六万多,还不包括给孙子买东买西的花费。”李哥无奈地皱着眉头,“就这样也换不来个笑脸,前几天他们三个回我这屋住了几天,俺爹跟俺娘来家里,林林就跟没见到一样,头不抬眼不睁的,连声老爷爷、老奶奶都不叫。他妈在旁边也没喊爷爷奶奶,只笑了笑就完事了。过后俺爹冲我发了好大的火,问我怎么教养的孙子,一点礼貌都没有。你们说这能怨得了我吗?他们一家都不回来住,我就是想教育也没辙啊。“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义重大,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儿女。做妈妈的对长辈毫无尊敬之心,又如何能教导出一个礼貌懂事的林林呢?
自打公婆离了婚,心心一家三口除了回城里自己的家,一直都住在大姑姐家里,理由是她儿子嫌爷爷家有异味不愿去住,只愿意待在姥娘家。其实一个小孩子懂的什么?不过是受妈妈的引导而已,就像之前去跟爷爷要地钱一样。
两家共处一村,中间只隔了条公路,相距不过六七分钟的路程。在乡间,已出嫁的女儿整天待在娘家,自然免不了引发诸多闲言碎语。
“村里不少人都问我:‘老李,怎么你孙子老住在恁亲家那边,过年都不回你这里?’这话问得我挺难受的,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李哥苦笑道。
其实他这话只说了一部分,碍于先生的面子,更难听的他没好意思出口。大姑姐的儿子今年四十五,一直没要孩子。村里人就风传她和姐夫自己没孙子,要把老李家的孙子拘在手里当成自己的孙子来养。话虽说得有些刻薄,却也并非妄言,姐姐姐夫在对待外孙的态度上表现出的占有欲实在太过明显。
“我姐夫他们这事处理得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他们就该劝心心去你那边,哪怕是撵他们过去。”先生颇有些不满地说。
“关键是林林他姥爷姥娘太惯着他了,那么大的孩子了,几乎没在饭桌上吃过几次饭,动不动就在炕上边玩边吃。前天下午我去那边,正遇上林林在吃烤鸡。那会儿才四点钟,他吃了烤鸡晚上肯定又不会好好吃饭。我问他妈妈咋那个点儿让他吃鸡?他姥爷说林林想吃鸡了,总不能让孩子馋着,就去镇上给他买了只回家趁热吃。”
李哥说罢摇了摇头,又继续道:“还有啊,只不过因为担心感冒,就不让孩子去学校了,在家一待就是两个多月。他们都以为反正心心自己在家里就能辅导林林学习,就不想想孩子在学校里不单是学习,还有别的活动,尤其还要跟同学交往。我有时候带他到村里的广场那边玩,人家那些男孩子都是撒了欢地疯跑,争着抢着玩单杠。只有他,唯唯诺诺,缩手缩脚,这也不敢那也不敢,没一点男孩子气概。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我真担心他说不定哪天就自闭了。”
“还真有这种可能性,心心上高中时不就是因为抑郁休了学?”我忍不住插了一嘴。
那时她住在我家里,经常一大早就不告而别跑回家,然后再让她爸给我打电话,让我代她去请假。姐夫和姐姐从小到大对她的溺爱与娇惯,使她形成了过度的自我中心倾向,平日里与同学相处时稍不如意就会产生矛盾,致使与每位同桌的关系最多维持两三个周便告终结。那段时间我最头痛的便是找班主任替她请假或者请求给她调位,直至她休学回家。
姐夫和姐姐当年对心心无底线的宠溺已使她今日几乎沦为废人,如今又将这种宠溺加倍倾注于外孙的身上,不知道将来的林林究竟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只是希望不会复制他妈妈的发展轨迹。
“那天我跟小超说,趁着他现在年轻又有力气,该下车间就下车间,拼上几年多挣点钱,也好为林林的将来做打算。结果他说他丈人告诉他们,只要抓好林林的学习,等以后林林考大学去了北京,所有一切都由林林的舅舅接管,不需要他们再操心。我当时就让他趁早断了这个念想,心心她哥有多少钱也跟他们没关系,钱还是得自己挣,不过我看他根本就没听进去。唉!”李哥深深地叹了口气。
“姐夫怎么这么糊涂?10年后晓伟两口子也都五十四五了,清净了几十年的家里突然进了个孩子,要负责他的衣食住行,等他大学毕业了还要帮着他找工作,甚至还得买房、结婚。即便晓伟愿意,他媳妇也不一定愿意啊。那姐夫这样安排不是给孩子们制造矛盾吗? ”先生失声惊呼。
难怪心心以辅导林林学习为由不愿外出谋求工作,4500元的薪酬就能让小超一个大男人拿得心安理得,却原来大家都沉浸在美梦中不愿醒来。谁又敢断言当初舅舅考进了北大,几十年后外甥也可望其项背?每次见面姐夫都会大夸特夸他外孙聪明,将来笃定能进入北大或清华。只不过能背几首唐诗而已,我是没看出他身上有多少比别的孩子出色的地方,反倒还觉得他有一点的憨。而姐夫在林林上一年级前就给闺女和女婿安排了分工:心心负责在家辅导林林学习,至少到二年级结束,小超负责在外面挣钱养家。
我觉得做父母的应该激励孩子努力向上,而非创造机会让他们无所作为,要及时发现并指正孩子的不当之处,而非一味地姑息纵容,致使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出现偏差。除此之外,姐夫在处理家庭和亲子关系时,缺乏必要的界线意识,过度介入孩子们的生活,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纷争,在维持家庭的和谐稳定方面埋下更多的隐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