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种关于婚姻的鸡汤鸡血也是太多,有说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的;有说夫妻要比价值比贡献的;有说婚姻是资源置换和阶级联盟的。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婚姻本质”论中,我的观点十分老土。我认为择偶的第一要素不是什么门当户对,资源互补,人际关系,更不是房子、车子和票子,应该是对方必须是一个品格端正之人。
第一:婚姻是契约,是适时管制
婚姻是契约,是对人类动物性的管制。我不认为性和爱情的自由是错的,但是这种自由与婚姻的属性难以共存,唯有自我克制力强的人才能维系婚姻的长久。
第二:婚姻是同盟,是合伙人
这需要一个人的能力,责任心和道德观。忠诚这种品质有些人与生俱来,有些人需要学习,有些人则到老都不具备。你需要从一开始就明辨是非,避免选到渣队友。
与一个品格端正的人相处,即便最终走到不可调和的那一步,他仍然会保持基本的克制和体让。比如人民的名义里的新宠达康书记,对于渐行渐远的妻子欧阳,他始终保持了尊重,很难想象狗血撕逼的宅斗戏会在他身上发生。
第三:婚姻是协议,是甲方乙方
恋爱与婚姻之所以美好,在于作为高级动物的我们追求一种长期,稳定,亲密的情感归宿。在跌宕起伏的人生长路上,与一个人共度一生的渴望,借助婚姻这个手段培养出配合无间,互相扶持的伴侣之情。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方式,只有心理成熟之人能够体会此中不为人道的美妙。
因此,结婚一定是两个成年人的事,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年龄的成年,而是心理层面的成年,包括经济独立与精神自立。
遗憾的是,如心理学家所言,中国人的心理进化水平普遍较低。适婚年龄的男女出于种种原因迈入了婚姻,他们只是走完社会默认的流程,完成一个必须的使命,给家族一个交代,给后代一个准生证。这样的婚姻甚至无需什么大浪,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土崩瓦解。
我国的文化和教育共同阉割了个体成长的节点。在青少年时期,父母、学校、社会通过心理上的压制,肉体上的禁欲,淡化了个体进化为成年人的一切征兆。在达到一定年龄时,我们马上又被催婚催熟。尤其在三线城市,很多年轻人没有过独自生活的经验,他们从原生家庭直接过渡到婚后家庭。指望这些没有体验过试错、纠错、自我矫正的年轻人借助一个小红本,一场盛宴,一夜之间成为一个独立,成熟,具备责任感的配偶,这怎么可能呢?
网友评论